政府內鬥 烏克蘭金融重創

烏克蘭9月因總統尤希成科(Viktor Yushchenko)和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Yuliya Tymoshenko)反目成仇爆發政治危機,10月又被全球金融風暴掃到,第六大銀行被政府接管、國家債信降為垃圾級、外資撤出和幣值劇貶引爆金融危機,央行外匯存底告急,為避免成為"冰島第二",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求助,加上外有俄羅斯虎視眈眈,國家面臨嚴酷考驗。


尤希成科和尤莉雅.泰莫森科這對在2004年"橘色革命"時期的"美女與野獸"最佳拍檔,在取得政權後,維持著時而合作時而競爭關係。這次為了俄羅斯入侵喬治亞鬧翻,尤希成科指責泰莫森科為討好莫斯科,未譴責俄國的侵略行為。泰莫森科反駁說,她不是莫斯科的同路人,並指責尤希成科全力支持喬治亞,實際上有把烏克蘭捲入的風險。

尤希成科所屬的"我們的烏克蘭黨"9月3日退出聯合政府,尤希成科並於10月9日下令解散國會,預定12月7日提前改選國會,意圖把泰莫森科拉下馬。但泰莫森科向憲法法院控告總統解散國會的命令無效。

就在政治陷入僵局之際,第六大銀行Prominvest爆發擠兌潮,10月8日被政府接管,烏克蘭的最大出口商品鋼鐵因需求減少,價格下滑,央行的外匯存底剩下375億美元,只夠支付不到四個月的進口貨物,標準普爾公司已將烏克蘭債信降為垃圾級。

這時投機客看準烏克蘭貨幣赫利夫納(hryvna)走貶,大舉摜壓,民眾更瘋狂把存款兌換為美元或歐元,恐慌的存戶這個月總共提領相當於270億美元存款,烏幣自9月以來已貶值20%。

去年漲幅居全球第二的股市今年已下跌80%。在全球經濟擴張的帶動下,烏克蘭自2000年以來享有平均每年7%的高經濟成長率,全球信用擴張更促進繁榮和消費,但也造成通貨膨脹和經常帳赤字擴大,烏克蘭的通貨膨脹率已達25%的警戒水準。

這讓烏克蘭人民想起1990年代通膨失控的年代。烏克蘭1991年獨立後,由計畫經濟改為市場經濟,但轉型的過度時期讓人民吃足苦頭,大多數領固定薪水的人突然變成窮人,鄉下人靠自己種植糧食以物易物,還要兼兩三分差才能勉強餬口,通膨高得嚇人,1993年達到五位數字,創當時世界記錄,直到1996年採用新貨幣赫利夫納,物價才穩定。

像烏克蘭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最容易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受傷,它們多半仰賴外資,這意味會累積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國家也沒足夠財力挽救倒閉的銀行。

更糟的是,烏克蘭的金融危機又和政治危機環環相扣,烏克蘭正和IMF協商140億美元貸款,IMF提出的條件是烏克蘭減少社會福利支出和平衡預算,但這些措施必須獲得國會通過,而國會已被總統解散。

尤希成科不得已在10月20日召回解散的國會,讓國會"恢復議事幾天",以通過"抗危機措施",並將國會改選日期延到12月14日。他下令成立2億美元的穩定基金,用於補助金融業,以及鋼鐵和化學產品兩大產業,這些配套措施也需要國會通過,他還要求通過選舉經費。

但國會中反對提前選舉的泰莫森科支持者擋住議長的發言臺,只好宣布散會。烏克蘭的政治危機一日不解決,金融危機就無法解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