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週年之際,魏京生評議「西單民主牆」(圖)

魏京生:第五個現代化是民主化

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的聲音中,極少有人提及同樣是30年前出現的北京"西單民主牆"。

1978年冬,北京西長安街和西單北大街交匯處的一道灰色矮牆每天都吸引著數百人,閱讀在牆上貼出的討論自由,民主,反思中國歷史,談論中國前途的文章。伴隨著民主牆出現的還有一些民間組織和民間刊物。

這一短暫的思想自由時期持續了大約一年,被稱為'北京之春'。1979年冬,民主牆被當局取締。

目前流亡海外的持不同政見者魏京生,當年在這堵牆上貼出著名的《第五個現代化:民主及其他》一文,譴責毛澤東的獨裁專制,並針對當時共產黨提出的搞四個現代化的號召,提出還必須加上第五個現代化--民主化。

民主牆30週年之際,魏京生接受了中國叢談李莉的採訪。

"新思路"

他回憶當初之所以張貼那篇文章,可以說是一種衝動。起因是據說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預備會後跟記者見面時說,國家大事由中央負責,希望"民主牆的小青年別再寫大字報了,還是回去抓革命促生產"。

他說,這番話激起了很多人的憤怒。他本人當時已經覺得在民主牆議政的人說話有點遮遮掩掩,"我一怒之下,覺得中國人總得有人出來說話,說老百姓的心裏話。"

他說,其實中國各階層的許多人都有需要政治變革的想法,有人敢說有人不敢說,而他覺得應該替大家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更重要的是,他覺得中國的社會制度變革應該有一種"新思路",因為腦子光在"四個現代化"這個圈子裡打轉,轉不出去。

魏京生說,他的那張大字報,主要是對老百姓的呼籲,並不是以中共高層為聽眾的。

"社會體系"

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在老百姓對此有普遍共識的基礎上進行。中國任何政治制度改革,必須有老百姓認可和參與,否則不會成功。

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西單民主牆作為中國民主實踐的一種嘗試努力三十之後,中國社會在民主化方面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他說:"民主是一種社會體系,不光是政治制度,還包括文化等各個方面。除政治制度以外,其他方面的進步都比較快,如市場經濟在建立,人們的意識在改變,新思想進去很多。

"我覺得最大的一個進步是現在老百姓都認可民主制度,都認為中國應該建立民主制度。"

他說,中國的體制改革不一定要走自下而上的道路,雖然全社會對民主的認可是一個基礎條件。

歷史表明,民主化過程往往是一些偶發事件,引起社會變遷,導致社會慢慢走向民主。

他說,這種契機往往是社會矛盾激化到最大限度,開始爆發的時候。

魏京生曾兩次入獄,現在流亡海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