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楊繼繩:在有限的言論空間報導真相
曾三次獨家採訪趙紫陽的新華社退休高級記者、《墓碑》的作者、現職炎黃春秋副社長的楊繼繩,週一在香港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強調,即使在大陸目前有限的言論空間下,記者仍要儘自己的能力記錄事件真相,因為實現民主是需要一個漫長的博奕過程。他又預料在未來的幾年,全國在經濟衰退、失業問題嚴重,社會安定不明朗的情況下,對言論開放依然不敢樂觀。(李若清報導)
楊繼繩先生週一在香港接受本臺記者專訪。(RFA粵語部記者李若清)
楊繼繩表示,中國雖然仍未有全面的言論自由,但比幾十年前消息封鎖的時代進步得多。但他說,即使在目前有限的言論空間下,記者在採訪上雖然還受到重重阻力,但仍有責任報導真相。
楊繼繩曾冒極大的政治風險,三次採訪被軟禁的前中共領導人趙紫陽,2004年底出版在《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一書,引起廣泛關注,去年又出版《墓碑》一書,講述中國在58年底至61年因官方政策錯誤而引至36萬人在大飢荒中死亡的史實。
他說:因為我作為一個記者,應該記錄歷史重大事件,做一個記者的責任感,我必須寫下來。這麼重大的事情,要一定的反思。我記錄這個黑暗,也是為了以後再不要那麼黑暗,記錄災難是為了不要再有災難,一個民族要是不能面對歷史,也就沒有未來。
他預料,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在經濟衰退,失業人數飆升的情況下,當局為了穩定社會,會進一步收緊言論,但他說知識份子仍然有責任繼續發出良知的聲音。他說:肯定要緊一些,因為經濟形勢,就業壓力,兩千萬民工回去,找不到工作,大學生找工作也很困難。但是這是他們的行為,但是我們作為知識份子我們還要說,還要做,還要寫,在法律的範圍之內,不能違法,這是博奕。
他認為,中國總有一天會朝民主的方向走,但希望民主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動盪越少越好。他說,實際上開放媒體就是一個減少社會積怨的出路,此外,從制度上實現社會公義,實現黨內民主,容許黨內有不同的意見,也是一個途徑。
他說:媒體要適當的放開,不能太緊,什麼話都不能說,沒有一個宣泄的渠道,沒有出氣口,都壓在裡面,可能就爆炸了。實現社會公義,從制度保障社會公正,保證底層民眾的利益,可能就好一些。
談到他現任副社長的改革派雜誌《炎黃春秋》最近受政治壓力的事,楊繼繩說他們一直都是在有底線地,負責任地報導歷史真相,覺得當局沒有擔心的需要。《炎黃春秋》說了很多真話,有些人不高興,這可能是逼杜老退休的原因之一。
自去年底《炎黃春秋》因涉及發表趙紫陽的歷史貢獻文章,社長杜導正被文化部要求撤去職務,春節前,文化部再要求杜導正退下雜誌法人代表職位。
《炎黃春秋》雜誌總編輯及常務社長吳思向本臺表示,他會代替杜導正出任法人,但杜導正則繼續維持社長職位。他說這是雜誌社的一個妥協讓步,但雜誌會仍維持原來風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炎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