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生家長寫給高中生父母的肺腑之言
自從女兒進了名校,經常有家長來問有關高中學習和申請大學的事情,我也樂此不疲的和這些家長們分享.慢慢地我發現有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對子女的上學有一些誤區。其實就是我自己,也是都走過來了,才悟出點什麼,有時覺得如果重來,也許還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就萌生了寫點兒什麼的想法.希望能夠對後來的家長們有所幫助.忙中偷閑地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1.重視教育是我們華人的傳統美德,無論我們在世界的哪一角落都應該保持.望子成才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心願,沒有錯.名校情結也可以理解,但去名校並不意味著孩子一生的成功,只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更多,選擇更多,競爭更加激烈的環境。其實,如果孩子自己想要,他自己就會朝著目標跑,這動力是誰也攔不住的; 如果孩子不要,你就是怎麼推他都沒有用,強行的push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還不如讓他自己選擇他喜歡的生活道路。聰明的家長要做的是引導,鼓勵和支持。
2.我們華裔家長大多是在國內上的高中和大學,對國外的高中學習,申請大學不很瞭解,可以說這是一個新的概念.需要我們去學習。完全按照國內的教育要求子女,或完全放任不管,聽之任之的態度都是不對的。我認為和孩子有共同語言很重要,你首先要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然後才能發表意見。其實,我們對高中的孩子很 時候是宏觀管理和指導,孩子自己決定具體怎樣做。這就特別忌諱跟孩子說:誰誰誰做這個了,他去了名校你也樣做吧。這種情況十有八九孩子會說:他是他,我是我。
3.申請大學雖然是在高中的最後一年進行,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一進入高中就已經開始準備了,比如:如何選課,課程側重哪些方面,怎樣安排參加課外活動,做志願者等等,都要有所計畫。舉個例子:有些學校選AP課時需要學過前序基礎課,如果孩子忽視了那個看似不重要的基礎課,到最後一年想選AP課時,才發現那AP的基礎課還沒選,那AP就不能選了。再舉一個例子,孩子參加課外俱樂部活動,應該是金字塔式的,第一年參加多一些,因為不知道會喜歡哪一個。第二年留下喜歡的,開始更多的參與,這時有些孩子就已經開始當頭兒了。到高中三,四年級去競選主席,或自己創辦新的組織。如果等到這時孩子才想起來加入,想 當leader就要難一些。當然,這都是相對而言,有些孩子屬於特例,那又另當別論。總之,及早計畫,到時就會不被動。其實美國家長/孩子們也是這樣做的,只是在他們看來這都是正常之舉。
4.不要把SAT, ACT看得很重,一定要考一次,再考一次,甚至再考,不考滿分誓不罷休。這樣只能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而滿分並不能讓孩子從成千上萬的申請中脫穎而出。 如果孩子認為滿意,就可以了。讓孩子省下時間和精力去參加社會活動,做志願者。即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奉獻精神,又增加了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使他們在面試中更從容,更加有生活體會,面試效果也會更好.
5.在申請過程中也有很多技巧,已經有很多書和文章介紹.我倒不認為我們家長需要費勁地去看.讓孩子自己做就可以了,他們讀些英文的大部頭書,比我們快多 了。我女兒在那階段讀了些關於申請大學的Essay的案例分析,成功的和失敗的,還經常拿來和我分享,有些有趣的例子讓我們大笑不止。我以為,到這個時 候,家長起的作用已經有限了,如果大方向沒有問題,只能從旁觀者的角度提一提哪裡可以改進;有時連這觀點都沒有用。我女兒就把她的Essay專門給不認識她的老師去讀,然後再看看這老師讀後如何看她。再有一點,家長們用寫論文的觀點和口氣讀看孩子們寫的,怎麼都覺得不行,但是孩子們寫出來的東西是實實在在關於他們自己的故事或想法,正是大學想要看到的。我有一個朋友就和女兒因Essay爭論得很不愉快.他一直都不滿意,不讓送出。小姑娘就跑到我女兒這來問,我女兒讀後說,寫得很好啊。最近小姑娘已拿到了她想去的一所學校的錄取通知。
6.學習他人經驗是聰明之舉。但也不能亦步亦趨。要學習的是一種理念。其實孩子們自己想學和學來的東西最有用。我女兒從第二年就有很多課和她上一屆的學生們上,到Junior year時,就一天到晚看著她課堂上的同學寫Essay,推薦信,申請獎學金,要資助。後來又看著他們拿到通知後,有的高興,有的興高采烈,也有不很滿意的。這就是她最好,最直接的學習了。至於我們做家長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鼓勵孩子,支持他們有新想法,做新東西。這樣孩子們才有積極性,樂在其中, 辛勤耕耘,在收穫季節才能有所收穫。他們的高中生活也因此而享受又有意義。
7.最後,想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鼓勵孩子,特別是申請學校時,要經常的鼓勵,告訴他們,無論要取的學校錄取與否,他們在爸爸媽媽的眼中都已經qualify了。他們需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優秀展示出來。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