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銅馬車的陽傘
西安是中國最重要的古都,地下的文物比北京還要多,除了秦始皇陵之外,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都不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開發,只能留給後代子孫。到了有朝一日科技發展到可以確保開發不會帶來破壞,這些古代帝主的陵墓才會重見天日。在兵馬俑博物館所見,兵馬俑列隊的景像已經非常壯觀,可惜現時的發掘技術不能保護俑原有的色彩,俑一出土,上面色彩繽紛的顏料就迅速氧化,只剩下單調的陶土色。由是觀之,唐諸帝陵還是不可以輕言開掘,以免對內裡文物造成無可彌補的破壞。
到近距離看兵馬俑,再加上一天的設計行程還要跑華清池、秦陵地宮模型等景點,實在不能細心欣賞兵馬俑的造型,辛苦走一趟,無非是滿足「到此一遊」的心理。大力發展旅遊業可以搞活經濟,帶動運輸、住宿、餐飲和紀念品等行業的生意。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長途旅行,又會增加能量和資源的消耗,對環境不利。說句實話,如果要好好欣賞文物,以今天影音錄像的技術日趨發達,可以攝製更立體和廣角度的圖像,將來透過電子信息參觀遠方的旅遊景點也不是遙不可及。如果日後能夠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頻道那樣攝製電視節目,將近似身歷其境的圖像呈現遊客眼前,可能嚴重衝擊傳統旅遊業。不過話分兩頭,觀看記錄片,只可以代替辛辛苦苦從西安市中心乘車到臨潼看兵馬俑的造型,卻不能親自與當地居民面對面接觸、購物和品嚐地道美食。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號銅馬車的陽傘,設計之精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那把傘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按著太陽的位置調校以遮擋陽光,還可以從車上拆下來,插在地上或是用手高舉。遊伴都說這把傘可以申請專利,大量生產,行銷全球。不過按博物館講解員透露,考古人員用現代機床複製這把傘亦要經過很多重工序,看來生產成本可能非常高昂。古代技術人員的本事之高,真叫後人驚嘆。
- 關鍵字搜索:
-
秦兵
來源: 香港文匯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