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稱中國製造已經名不副實

星島環球網消息:基於全球加工貿易的結構變化,以及電子產品零配件供應鏈早已分布全球各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經濟學家最近倡議,有關某些產品屬於"中國製造"的說法已不符合現狀,"各國製造"應是更為貼切的說法。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USITC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等日前在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期《外交政策》雜誌發表《"中國製造"的神話》說,有關"中國製造"的說法已不符現狀,因過去二十年來,各項貿易產品的供應鏈已分布全球各地,幾乎沒有某個商品是在某個國家製造的。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製造"印象的源起,主要是中國通常專於生產的最後環節:在出口給終極用戶前,進行產品組裝。但美國從中國或印度進口的許多產品價值,其中也包括在其它國家製造的零部件或組件,美國就在其中。

  據調查,外貿能直接拉動國內經濟的增長,佔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的45%,佔墨西哥對美出口的34%。而其餘部分從國外輸入中國,組裝後再銷售。使用"中國、越南、美國、日本、再到中國製造"的卷標,或許更為貼切。

  經濟學家並舉消費電子產品為例說,加工貿易佔國家出口產品的90%以上,中國和墨西哥在這些產品的增加值微乎其微,而對於蘋果iPod播放器、手機等,增加值不到20%,這些出口產品部件及附帶價值,都是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甚至是美國和歐盟。

  庫普曼等人就指出,過去15年間,美國從亞洲的進口量略有下滑,但從中國的進口量卻迅速攀升。這並不意味著世界不再進口日韓等國家的產品。中國只是通過從世界各地購入零部件、進行組裝後,間接出口了這些產品。

  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出口下滑,但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似乎並未顯現。經濟學家就分析,關鍵在中國出口產品中,國內的附加價值較低,因此中國經濟對出口的真正依賴程度,只是媒體報導中貿易數據的半數而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