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加「啃老」 中國贍養問題嚴重

調查顯示,中國近七成中青年一代子女照顧老人力不從心,"巢"與"啃老"現象並存,成為老人贍養的主要社會困擾。 專家呼籲政府加大投入,完善養老設施建設。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對3144位中青年人進行了有關父母養老問題的社會調查,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由於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而超過53%的青年人由於是家中的獨生子女,表示要承擔多位老人的養老,負擔沈重;另有近53%的受訪者與父母兩地生活,無法將父母接到身邊照顧。

調查顯示,超過65%的受訪者為80年代後出生,70年代後出生的人數佔23%。《中國青年報》的報導指出,如今,"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已很少有人遵循,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 越來越多,而衣食住行完全依靠父母,被稱為"啃老族"的成年人也越來越多。

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受訪者感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空巢"和"啃老"兩種情況並存。近八成的年輕人希望達到在情感上與父母親近,同時又兼顧事業的理想狀態。原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愛明認為,種種現象揭示了逐漸步入老齡化的中國社會,老人贍養問題所面臨的困境:

" 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而且中國的老齡化呢從70年代末期實行獨生子女這樣一個政策,現在看來呢"四二一"這樣一個家庭對未來老人的贍養問題,或者說老人退休以後的生活確實帶來一些問題。年輕一代孝敬老人,這是應該的,也是天經地義的。決不能以為自己的壓力大,自己的工作忙你就不去照顧老人,或者不孝敬老人。在這個方面呢,我們還是應該要發揚中華民族的敬老愛幼的這樣一個好的傳統。"

《中國青年報》報導,上海政法學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陳曉敏教授認為,對於中國傳統孝順的理解,應該因人而異。在對父母給予時間、精神、和物質上的照顧同時,子女能夠成人獨立,也無疑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中國社科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的王延光博士表示,80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一代,確實有著自身的生活壓力。老人贍養問題要靠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解決:

"80後確實和上一代人不一樣。他們沒有單位分房子了,也要自己去買房,找工作又比較難。所以現在‘啃老族'呢有一些。這個贍養的現像要有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80後確實有他的問題。要贍養四個父母,然後他的生活壓力又比較大,這個並不等於他們沒有孝心,他們確實有的時候是很吃力的。要把他們經濟上的照顧和感情上的照顧把它分開。社會上對80後的困難也要考慮到。盡快的依靠社區也好,依靠政府也好,把這個養老的設施鋪開,這件事情確實是迫在眉睫了。"

陳曉敏教授指出,以前人們普遍追求養兒防老,但是隨著城市文化和家庭結構的改變,現在老年人的生活來源基本上依靠社會以及依靠自己的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目前普通老人的養老金每月只有1000多元,因此政府應當避免在養老設施建設中,出現商業化和貴族化的傾向。調查結果也顯示,有超過61%的人希望政府投入更多的資金,以完善養老院的設施建設。孫愛明表示,政府在加大養老機構建設投入的同時,還應重視社區化互助以及志願者護理等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政府應該給予更大的關懷,幫助這些老人能夠安享晚年。國家當然應該投入更大的財力物力,去多辦一些養老機構。另外,要鼓勵社會一些公益團體也要辦一些機構。而且給他們一定好的政策,不要以為是社會辦的,就這樣的費、那樣的費在這兒收。我是特別想強調一下社區的養老,希望社區呢對一些‘空巢'老人家庭多給一些關懷,鄰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發揮一些志願者的作用。我覺得這件事情還是可以解決的。"

據報導,中國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表示,全國6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1400多萬,而目前全國養老機構的床位總共只有275萬張,遠遠不能適應人口老齡化和"空巢家庭"的需要。《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還顯示,45%的人表示養老院等社會養老機構無法讓人放心,而近48%的人認為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等在不同城市無法互通的問題,也給養老帶來不少麻煩。






本文留言

作者何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