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數據灌水嚴重

中國統計數據「失真」已非新聞,除了統計技術落後,中國習慣由地方經濟數字的表現決定官員升遷,更提供了造假的最大誘因;經濟狀況好的時候不打緊,但面臨經濟危機時,數字準確與否將大大影響政府處理危機的成功機率。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說,從近年來全國統計執法檢查的情況看,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約佔全部統計違法行為的60%。

中國頻出現不同單位對相同項目卻有天差地別的統計。例如,就有數據顯示,奇瑞汽車公布2008年批發量,卻與政府公布的掛牌量出現16.9萬輛的差距;而去年底北京社科院公布城鎮失業率高達9.4%,但今年3月人保部公布的僅4.2%。

中央與地方的生產總值(GDP)還經常「差很大」。GDP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但在中國一些地方父母官眼裡,GDP代表的是政績,領導的執政能力、工作業績,甚至是升遷、調動,都與GDP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於過度重視GDP增長指標,並將其作為評價考核主要領導幹部的標準,甚至推行「末位淘汰」,迫使少數幹部在考核壓力下,為保住「烏紗帽」不得不尋求作假之道。

從諸多GDP灌水事件中,可以看出GDP在個別領導眼中,是手中的「令牌」、頭頂的「官帽」。只是「幹部出數字,數字出幹部」催生數字的伸縮;統計造假的背後,是「誰來承受負增長」的難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