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對75事件的追問
香港《亞洲週刊》7月23日發表文章,提到烏魯木齊一位名叫海萊特.尼亞孜的維族知識份子,曾於7月4日下午8點,向有關部門提出預警。並於7月5日上午10點左右,面見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當面提出三條建議:第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在中午12點以前出來發表講話;第二,通知民族聚居區的漢族商人,早點關門回家;第三,能調動多少部隊就調動多少部隊,首先把民族聚居區隔離起來,在一些關鍵路口進行封鎖、巡邏,下班以後戒嚴。這位領導當時表示,要打電話請示,結果是三條建議一條都沒被採納。海萊特說,他不是唯一的向政府提出預警的人,有人比他提的還早。
按說,海萊特提出的三條建議是比較週全的。首先,政府出面講話,可以疏解維族人的不滿,緩和緊張局勢。即便還有極少數人要鬧事,起碼不會鬧到那麼大的規模和程度。與此同時,政府再調集大量軍警嚴加防範,並告知漢人做好自我保護,就算不能消除暴亂於無形,至少也能減少到較小的程度。然而政府卻偏偏是一條也不採納。這是為什麼?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最需要追問,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是政府事先沒有估計到事態的嚴重性嗎?不可能。用不著海萊特7月4日下午來提醒,早在韶關事件的消息傳到新疆後,新疆政府馬上就會想到:1、有維族人會上街,要求政府主持公道給個說法;2、有人會衝擊政府;3、有人會報復,打殺漢人,等等。那麼,政府為什麼不預加防範呢?其實,政府決不是沒有預加防範。根據中新社7月6日的報導,七月五日下午五點鐘左右,"兩百餘人在烏魯木齊市人民廣場聚集,新疆警方按照工作部署和處突預案開展相應處置工作,依法強行帶離現場七十餘名挑頭鬧事人員,迅速控制了局面"。由此可見,在打壓和平抗議方面,政府是早有充分準備,動作神速。到了九點鐘,有不少維族青年衝到人民廣場自治區常委附近,"企圖進入常委機關大院未遂後離去"。由此可見,政府對保護自己也是早有準備,固若金湯。政府唯一沒做的只是沒有派軍警對漢族平民加以保護。這決不是警力夠不夠的問題,因為你政府至少可以還有多少就派多少嘛。如果擔心警力不足,還可以像海萊特建議的那樣,讓漢族平民自己保護自己嘛。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政府別有用心。
根據官方報導,暴亂是在八點半以後開始的,大量暴力行為是發生在烏魯木齊南邊的維漢聚居區。然而根據紐約時報7月17日的報導,在整個暴亂過程中,簡直看不到什麼軍警的影子,即使有,也只是袖手旁觀。一直到半夜一點鐘,暴亂已經接近尾聲時,大量的軍警才出現。紐約時報的報導特地提到,在打砸搶開始不久,一位姓韓的出租車司機被維族人硬從車裡拽出來,旁邊就有一個警察卻沒有上前制止。照理說,警察制止街頭暴力乃天經地義,這難道還要請示上級請示中央嗎?就算你警察擔心自己打不過暴徒,你總該立刻向上級報告吧。在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那頂多也不過是幾分鐘的事。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警察事先是得到指示的,要他們不要採取行動。
問題就在這裡,新疆政府拒絕主動對群眾講話,當別人找上門來,舉行和平抗議討個說法,又立刻打壓。這本身就已經是在激化矛盾,在堵死用和平的理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或緩和矛盾。此後,政府又聽任暴徒行凶數小時之久。我想,在75事件爆發前一刻,當海萊特極其失望地發現政府沒有採納他的任何一條建議時,他就應該料到,那些準備和平抗議的維族人必將被打壓,暴亂已經不可避免,一些漢人是已經死定了。
為什麼政府寧可發生暴亂,發生暴徒打殺漢人的事呢?我倒並不認為從韶關事件起,政府就在玩弄一個大陰謀。韶關事件可能是突發事件,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地政府知道這件事涉及由來已久的民族矛盾,涉及政府多年來不得人心的民族政策,它擔心自己出面處理,要麼是按下葫蘆浮起瓢,要麼是兩頭不討好,反而使自己成為維族人或漢族人或者維族人和漢族人共同的攻擊目標,所以乾脆當起縮頭烏龜。然而問題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這事傳到新疆後,新疆政府感到自己極其被動。政府明明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站出來對民眾講話才可能緩和緊張局勢。然而對今日中共各級官員來說,最怕的就是和民眾對話,尤其是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這個燙手山芋沒人願意接,也沒人敢於接。
在拒絕了對話這種緩和矛盾的辦法後,當局只剩下一種選擇,那就是激化矛盾,等待和促成暴亂髮生。因為一旦發生暴亂,用共產黨的話就叫,事情的性質就起了變化,矛盾的性質就變了,問題就簡化了,於是政府就主動了。在這時政府再出來鎮壓,誰敢反對?在這種情況下,公眾的注意力全都被流血暴亂所吸引,暴徒必定成為萬眾譴責的目標,有幾個人還去批評政府?一般也就是抱怨政府出手太慢而已,很少人會深入想到"慢"背後的玄機。在事後,政府可以輕描淡寫地說自己對敵情的嚴重性估計不足。很好,因為這又為趁機進一步打擊各種異己力量提供了最好的口實。
誰要是不接受這種解釋,請給出另外的解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