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壽以擴建中學為名征地後建政府大樓

2004年12月,重慶市長壽區以擴建中學為名徵用村民近13公頃土地。但幾年以後,這裡拔地而起的不是中學,而是政府建築群,以及與之相鄰的一排商品房。村民稱目前尚未拿到補償。

沿著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鎮沿湖路上行,不遠就可看見新落成的鎮政府大樓和長壽湖旅遊風景區管委會,兩棟建築中間用二層小樓相連,整體設計典雅別緻,綠樹掩映,在這個小鎮裡顯得格外氣派。

這裡原來是長壽湖湖邊村的土地,2004年12月,以擴建長壽湖中學為名被政府徵用。但幾年以後,這裡拔地而起的不是中學,而是政府建築群,以及與之相鄰的一排商品房。

而長壽湖中學,則與小學一起,建在了該鎮西南角某處,被村民稱之為「泄洪區」的地方。

規劃中的學校建了政府大樓和商品房

2004年9月11日,重慶市長壽區政府向市政府申報建設長壽湖鎮初級中學整體遷建工程。該工程共徵用了湖邊村土地 12.9997公頃。

土地徵用後,擬採取劃撥方式供應給長壽湖鎮初級中學,作為該校整體遷建項目建設用地。根據有關規定,征地所涉及的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補償由長壽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2004年12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准了該項目。

按照規劃,長壽湖初中佔地需兩公頃,餘下的10多公頃作何用途呢?文件裡沒有涉及。

令村民們不解的是,後來這塊名為獅子灘正街的土地上並沒有蓋學校,而是蓋了政府大樓和幾棟商品房。

8月10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長壽湖鎮一位姓張的鎮長。他告訴記者,這是因為規劃調整了,至於為什麼要調整,建議記者去規劃局採訪。記者又問這座政府大樓是怎樣辦的審批手續,張鎮長說是管委會建的,要去找管委會。

記者來到管委會建設科,工作人員稱科長不在。記者按照辦公室的通訊錄,撥通了一位姓黃的科長的電話。該科長稱在外面辦事,讓記者找社會事務科。記者又到了社會事務科,科長不巧也在外面辦事。在電話中,對於記者提出想瞭解政府大樓的審批手續,該科長稱回頭給記者回電話。記者將名片留給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一直沒有接到管委會的電話。

8月11日,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了長壽區規劃局局長劉建民。劉建民說,確實是因為規劃進行了調整。問及為何進行調整,劉局長解釋說,因為考慮到對長壽湖進行旅遊開發,「把長壽湖打造成蜚聲中外的重慶名片,所以對長壽湖整體規劃進行了調整」。

至於長壽湖中學地址的變更,主要考慮到「使新的學校服務範圍更廣,更清靜,適合學生學習」。

劉建民指著規劃圖上長壽湖中學的現建築地址對記者說,這裡相對清靜一些,周邊環境也較好,還專門給學校劃撥了一塊綠地。而「原來那個地方屬於鬧市區,對學生不是很安全。旁邊是個旅遊接待中心,肯定不利於學習」。

「旅遊接待中心是後來建的吧?」記者問。

「規劃的時候就知道的嘛。」

「可是學校用地審批時,並沒有規劃這裡建旅遊接待中心。」

「後來整體上規劃調整了。規劃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公益性規劃是不能變的,但位置不一定。」

據瞭解,按照原來的規劃,學校是在靠近原址的地方擴建。現在改變位置了,是否會給周圍居民帶來不方便?對於記者的這一問題,劉建民說:「初中的孩子比較大了,稍遠一點沒關係,學校選址要考慮到照顧更多居民的需要。」

但從地圖上看來,新校址位於長壽湖鎮西南角,並不靠近鎮中心。據劉局長介紹,按照長壽湖整體的規劃,還要考慮到城鎮擴大後,學校面向招生的範圍也擴大了,新校址輻射兩邊居民的區域更大。而且,「學校不能放在太中心的地方,交通繁忙,人員來往複雜,不利於學生學習。」

問及規劃改變的時間,劉局長先是說2008年,可是學校在2007年就建好並投入使用了。劉局長想了想又說,可能是2007年初。

從長壽府發[2008]40號文件來看,長壽區政府於2008年12月19日同意了長壽湖鎮《關於審批長壽湖鎮總體規劃的請示》,並強調「長壽湖鎮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更改」。

記者又問規劃改變有沒有進行專家論證,能否查看一下論證意見及重新報批的材料。劉局長說,規劃調整不需要上報市裡,只要區裡調整就行了。對於調整後的規劃,在網上進行了公示。

從規劃局向記者提供的《長壽湖鎮總規草案公告》上可以看到,公示的主要內容是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片區三鎮總體規劃圖,並不能具體看到規劃改變的內容。

劉建民向記者出示了《重慶市長壽湖片三鎮總體規劃》,再三強調是整體規劃,並同時強調「學校是絕對不能變的,它屬於公益設施」。

重新選址建設的學校建在泄洪區?

據村民反映,目前長壽湖中學建於長壽湖大壩以下,屬於泄洪區,有安全隱患。

但劉局長否認了這一說法,稱那裡絕對安全。他說,長壽湖的水主要來自水庫,「水庫跟一般河流不一樣,水位是固定的,不可能越過大壩。大壩也是絕對牢固的,絕對沒有危險。那裡還住著那麼多居民呢。」

劉局長說,規劃時,對學校這樣的建築,安全性的考慮肯定是第一位的,「學校建在泄洪區?開玩笑呢!要是有危險我們政府肯定要擔責任的」。

長壽湖鎮部分居民則向記者反映,他們都認為學校建在西南區域不安全。正因為此,原為東海村一組村民、現轉為長壽湖鎮居民的李女士把上五年級的兒子轉到了長壽區讀書。而同村的余女士說,她的兒子現在長壽湖中學上學,她確實擔心那裡的安全,正考慮給孩子轉學。但是,轉到縣裡要住校,來回路費也不少,這讓她有些猶豫。羅先生的女兒今年上初三,從2007年起轉到相鄰的鄰封鎮讀書。他們現在都住在安置房,「如果照原來的學校建在這兒,我們該多方便啊」。

村民們擔心的是,大壩萬一被水衝垮,西南區域就可能成為泄洪區。「現在家家都一個娃兒,誰敢冒險啊」。

據舉報人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專家論證意見,長壽湖泄洪區「不宜規劃建設項目」。

安置房「變身」為別墅

2006年12月30日,重慶市政府同意了長壽區政府《關於長壽湖景區拆遷安置房工程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請示》,同意將長壽湖鎮東海村5組、6組、7組、8組農村集體農用地19.6098公頃轉為建設用地並予徵收,另徵收集體建設用地 3.4239公頃。以上共計23.0337公頃,作為長壽湖景區拆遷安置房工程用地。

但村民們搬遷完畢後,發現這塊土地上並沒有按原計畫建安置房,而是建起了別墅。

8月11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兩棟外形看起來像別墅的樓已建好框架。不遠處,豎立著巨幅廣告牌「藍湖熙岸」。

按照廣告所指,記者來到「藍湖熙岸」售樓處。一位小夥子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該樓盤的幾大優勢:環境好、空氣好,可遠望長壽湖。從售樓模型圖上看,這片土地將建近百套別墅,有獨棟的,有聯排的,分3期開發。據介紹,一期別墅今年9月份將公開銷售,售價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

為何征地時所稱的「安置房用地」變身為別墅?長壽區國土資源局的王局長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稱,原來確實打算在東海村對村民進行就地安置,但後來「有90%以上的村民反映,希望住在離鎮中心較近的地方,於是應百姓要求進行了調整,將這塊土地通過招拍挂,賣給了開發商」。

王局長說,賣給開發商以後,這塊土地經過開發建設,房價開始提升,於是有些百姓感覺不平衡。 「是絕大多數百姓反映要住得離城近一些,所以將安置房建在了現在的鎮中心。如果當初他們同意就地安置,這塊地要是賣給開發商,經過開發建設後也許這塊地的房價就要上升。可是現在怎麼說呢?已經定了總不能來回改吧。」

安置房現位於獅子灘正街,正是原來擬定建長壽湖中學的所在地。這裡除政府大樓外,還建了幾棟商品房,其中包括安置拆遷戶的「定向商品房」。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已經入住的拆遷戶,他們都表示對規劃調整不滿,還是希望在原來村子附近就近安置。說到生活方便,居民們表示,原來東海村那裡也很方便,到鎮中心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各方面生活設施都很便利,而且也住習慣了。他們還強調,關鍵是原來那裡空氣好,環境好,離長壽湖近。而這些,正是現在「藍湖熙岸」的最大賣點。

「說什麼絕大多數村民同意改變安置地點?開村民大會了嗎?聽證了嗎?」有村民說。

另佔農民土地蓋安置房

據村民介紹,獅子灘正街只有5棟定向商品房,目前安置了80%左右的拆遷戶,剩下的拆遷戶將被安置在另一處叫席家坪的地方。

記者來到席家坪,看到這裡已經蓋起了多棟樓房,現場還在熱火朝天地建設。村民們說,這裡大部分也是商品房,只有一小部分是安置剩下的拆遷戶的。

有村民告訴記者,席家坪的土地並未徵用,是「租地」蓋房的。

中國青年報記者向長壽區國土資源局瞭解席家坪的征地情況,王局長告訴記者:現在正在市政府批准中。當記者提出希望詳細瞭解席家坪的征地手續時,王局長表示要回頭再找。第二天,記者來到長壽區國土資源局有關部門,被告知負責檔案的人員不在,需要過幾天才能找到,其他人不清楚席家坪的征地情況。

舉報人向記者提供的材料中,有一份席家坪村民和長壽湖鎮政府簽訂的用地補償協議,上面寫道:因乙方(席家坪村)現有的土地貧瘠,通過耕種不足以維持其現有村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故乙方自願請求將其村民組的全部土地交給甲方實施城鎮規劃,用於經濟適用房(即已征地拆遷戶安置住房)工程建設。

記者在席家坪採訪到了在協議上簽字的村民代表勾福清和他的妻子魏中賢。他們向記者介紹,當時鎮政府選中他們村最好的一塊耕地,要建安置房,他們不同意,但政府幾次給他們開會、做工作,最後不得不同意。於是村民提出,與其將最好的耕地用於建設,不如把村裡的土地全部佔用,因為剩下的貧瘠土地,種也種不出多少糧食來。於是,就有了上述協議。

席家坪的村民告訴記者,現在蓋房的那塊土地其實是良田,原來種稻穀,畝產1000斤左右。

記者問村民是否知道他們的土地是被「徵用」還是「租用」,村民們並不知道詳情,只說目前尚未拿到補償,只拿了青苗費,他們也沒看到征地公告,只是這份協議在村裡張貼過。
本文留言

作者王俊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