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份史料看大躍進餓死人的程度!(圖)
「大躍進」之後的大飢荒

  

胡喬木給毛的信

主席:

昨天我和王力同志、毛華初同志、省農業辦公室賀炳賢同志等人去了一起湘鄉縣委。我們原聽說鄰近韶山的原東郊公社現龍洞公社死人情況嚴重(從一九五八年十月到一九六一年三月,三個大隊死七百零七人,佔現有人口百分之十三點五),擬去該處調查。結果因為道路不便,臨時到原東郊公社現陳賡公社的楠香大隊、七星大隊、水底大隊、石匠大隊的幾個生產隊看了一下,發現這幾個大隊的情況也很嚴重,楠香和石匠兩大隊三年來死亡率都達百分之二十左右。

據縣委說,全縣三年約死三萬人,去年約死二萬人,而以去年年底最為嚴重。全縣病人在去年年底達七萬人,現已減至一萬餘,但我們去的地方,有些生產隊病情尚未停止。經過徹底整風的地方,群眾敢於講話,氣氛較好,倒是一類二類的隊,因為沒有整風,現在問題反而多些。全縣糧食都由大隊而不由小隊保管和加工(據說邵陽全區從一九五八年以來就這麼辦),對於社員安排口糧和發展養豬都很不利。這一點我們提出意見後,地縣委同志都表示同意立即改變。去年年終決算應分給社員的工資和應退賠的實物現金髮得都很少,縣委已決定最近加以解決。未整過風的社隊,縣委也準備在插秧後著手整風。湘鄉原被認為一類縣,從我們所看到和聽到的問題說來,其嚴重不下於湘潭,而在去年年底大量死人這一點上還有過之。但是只要把問題揭開,發動群眾認真整風,也是完全可以較快地扭轉局面的。毛華初同志回省開會,同時向省委報告韶山和湘鄉的一些情況,預備過兩天還回來。如有指示,希望能告訴他轉告。

敬禮 胡喬木 四月十四日

"人民公社化後發生的三年困難時期,到處浮腫病,餓死人。據瞭解,光安徽省的所謂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左'了那麼多年,幾乎把農民的積極性打擊完了。" --萬里《中國經濟時報》,1998年4月30日,轉引自田紀云:《回顧中國農村改革歷程》,見《炎黃春秋》2004年第6期,第4頁。

"自從1959年10月到60年10月,全省共死亡190萬,僅信陽地區就有100多萬,估計問題徹底揭開以後,全省死亡在200萬人以上,這是我省解放以來最大的慘案" 。
--見國家農/業/委/員/會《農業集體化文件選編》《信陽地/委關於整風運動和生產救災工作情況的報告》(1960年12月22日)。 轉引自《大躍進狂瀾》203頁


甘肅餓死人的事傳到了北京。於是中央監委副書記錢瑛帶了一個工作組到甘肅調查災情,"發現實際情況同省領導同志介紹的完全相反。那裡的困難......是由於某些領導人肆意弄虛作假,騙取榮譽,不關心群眾疾苦,徵收過頭糧所造成的 。同時,還發現某些領導幹部對敢於講真話、提意見的好同志實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製造了一批冤案、錯案。" 錢立即向中央告急,請求撥糧救災。賑濟災民的糧食是運到了,但是已有一百三十萬人餓死,約佔當時甘肅人口的十份之一,比安徽死亡的比例還高。 --帥孟奇主編 《憶錢瑛》解放軍出版社,1986


原四川省政協主席廖伯康的回憶:1962年6月28日下午......尚昆同志說,我們知道四川死人的情況嚴重,但詳情如何,得不到證實,我們要四川報,四川始終未報。我們找民政部問,四川情況如此嚴重,你們是管救濟的,那裡究竟死了多少人?

民政部說是四百萬,實際上他們是通過四川省民政廳報的,中央不相信。然後又找公安部,公安部是管戶口的,那時的糧票、布票、油票、煤票、肥皂、火柴等一切生活用品都同戶口掛鉤,死一個人就抹掉一個人,這個數字應該準確啊!公安部查的結果,當然也是通過四川省公安廳,說是死了八百萬。中央依然不相信,但究竟死了多少人,中央不清楚。尚昆問我,你說說四川究竟死了多少人?我說死了1000萬人。他問我,你這個1000萬是怎麼來的?我說是從省委正式文件上來的。1962年5月,省委批轉《省委行政機關編製小組關於全省國家機關、黨派、人民團體精簡工作的意見(草案)》,規定各市、地、州要分別按照城鄉人口的比例定編。這個文件本身很簡單,但後面附有一個各個地區的人口數位及各地幹部定編數。


我一看,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總數是6236萬,而另一個材料《戶籍年報》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萬,兩數相減正好約為1000萬。我又說,這只是從文件上推算出的數字,實際上不止這個數字。楊尚昆問為什麼?我說從1957年到1960年有個自然增長數;同時,1961-1962年上半年,全國都好轉了,但四川卻還在死人。......講了這幾個典型後我對尚昆同志說,根據這些情況估計,四川死的人還應加上250萬,有文件可查的是1000萬,再加250萬。我說,我認為這個數字是比較合乎實際的,但我正式反映只說死了1000萬。尚昆同志聽到這裡一拍大腿說:"就是你這個數字!"並立即吩咐秘書將書記處小會議室裡的一個保密櫃打開,從裡面拿出一個舊式折迭賬本式的本子,一折折打開看了後說:"就是你這個數字!" --見廖伯康:《歷史長河裡的一個漩渦--四川"蕭李廖事件"回眸》《當代四川要事實錄》(第一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據四川資中縣衛生科的統計,該縣龍結區在1960年11月下旬有浮腫病人4899人,佔全區總人口的5.4%。據對白鶴、順河、龍結、球溪四個公社所屬的 10個食堂280名經期婦女的調查,停經的有167人,佔59.6%。又據四川省委檢查組對該縣1138個食堂共361379人的調查,共死亡27502 人,死亡率7.61%,個別落後的生產小隊,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幾甚至百分之三十。該縣的公民區從1960年1月至12月10日,非正常死亡的人口佔全區人口的9%。球溪區的張家公社檢查組調查了16個大隊81個食堂,共有人口13288人,這年1月至11月的死亡人口佔被調查人口的11.1%。該縣天竺公社二大隊三小隊食堂,1960年3、4月間,由於斷糧,有幾天只燒一鍋鹽開水,由社員自己挖花豬草、馬草等野菜充飢。另一個有140人吃飯的食堂,每天只煮8斤小麥、兩斤油桔,這樣連續吃了十多天。
四川省潼南縣的塘壩、三匯兩區,有1600多戶社員吃觀音土,其中的長興、復興公社的個別生產隊和作業組,幾乎百分之百的戶挖吃觀音土。復興公社第三大隊有307戶1337人,吃觀音土的有154戶,佔總戶數的50%,該大隊第五生產隊69戶社員,就有52戶吃觀音土。不吃觀音土的,則吃樹皮、樹根、野菜、野草。吃了這些東西後,大部分人發生頭痛、肚脹、大便結燥等症狀。 --羅平漢《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第183-184頁


1960年上半年,貴州已出現嚴重的餓死人現象,由周林任第一書記的貴州省委卻向毛匯報:全省食堂辦得好和比較好的佔總數八成,受到毛的表揚,說貴州的經驗"是一個科學總結"。貴州還被毛譽為"紅旗省",號召各省向貴州學習。其實1959年冬,遵義、湄潭、金沙等縣就因嚴重缺糧出現"非正常死亡",僅金沙縣在困難時期就"非正常死亡"5.5萬人。據人口學學者新近的研究,在困難時期,貴州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約174.6萬,佔災前全省總人口的 10.5%"。對此,周林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高華:《在貴州"四清運動"的背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紀》2006年2月號

貴州湄潭從1959年11月到1960年4月初, "全縣共餓死12.451萬人。死亡人數佔全縣總人口的20 %強,佔農業人口的22%。事件中,全縣死亡絕戶達2938戶,遺下的孤兒寡崽4737人,外出逃生的農民4737人。最為慘絕、目不忍睹的是出現了人吃人的事件。這場慘禍及全縣農村的大災難,史所罕見,駭人聽聞"。--劉興盛:《貴州湄潭事件》見《炎黃春秋》2007年第11期


(山東省)五級幹部大會......會上既不准作記錄,也不准外傳。分組會討論和向我們介紹情況時,又講了許多重要"機密"。我這裡僅是摘錄當年我的日記本中追記的幾個有關片段:"山東去冬今春(不到一年的時間)非正常死亡達69萬多人,這是張新村在大會檢查時談到的。多慘!"大會的一位領導說:山東省過去(1957年)人口為5500萬,不到3年的時間,現在(1960年冬天)還有5000萬,減少了500萬。--原新華社記者、《農民日報》總編輯張廣友《抹不掉的記憶》第28頁 新華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1959年到期961年,糧食徵購量佔糧食總產量的比例分別達到29·15%、28·29%、和28·46%。特別是1961年,全省糧食總產量只有 75·2億斤,徵購則達到21·4億斤,購後農村每人留糧321·6斤,是新中國建立後最低的一年。就連關中地區一些主要產糧縣的群眾也難以避免挨餓,據當年禮泉、干縣、咸陽、涇陽、三原、高陵、富平、蒲城、澄城、合陽、大荔、華陰、臨潼等關中13個主要產糧縣的調查,從1月到5月上半月,每人平均只有口糧50多斤,無糧吃的就有20多萬人,家家都在搞‘瓜菜代'。到年底,外出換糧的達10·4萬人,逃荒的約有7000人。許多地方發生了浮腫、乾瘦病,全省浮腫病人達4萬多人,安康地區餓死5000多人"。--《陜西通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第113頁。

1961年元月24日......社員的口糧標準每月平均只有15斤,3歲以下的孩子每月只有3斤;全大隊半年來共死亡50 人,其中因營養極為缺乏而死亡的就有侯金海、侯江雲、侯武舉、侯堂弟、侯妙才、侯獅子、侯喜錢、高新斗、高三捷、侯文伯等10人。
--見侯永祿《農民日記--一個農民的生存實錄》第88-8 9頁


60年12月22日:"除民間大批腫、死而外,商城(顧在商城勞改)發生人相食的事二起,19日城內公布,據說22日要公判。一是丈夫殺妻子,一是姑母吃侄女"。-- 《顧准日記》 第58頁

據無為縣公安局統計,1959年全縣餓死人82278人;1960年餓死126524人。據《無為縣誌》記載,1957年年底全縣人口為982979人,而1960年年底僅餘662557人。--謝貴平:《安徽省無為縣的"大躍進"運動及其後果》見《當代中國研究》2006年第2期124頁

62年紅薯豐收,緩了過來。這年冬,我和父親去上墳,找到看墳的老熊家,閑談中問及旁邊三四家人哪去了?答:死了。咋死的?病死的。啥病?浮腫病。你們咋沒死?答:我們思想落後,退出了食堂,什麼都挖來搭配著吃,活了過來。三千萬?我看差不多吧?"-- 言者為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