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培訓非得去清華不可嗎?

10月26日到11月21日,四川雅安名山縣花費100餘萬元,選派100名領導幹部分兩批前往清華大學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研修。官方理由為「有些幹部思維方式太落後」,必須走出去學習了。 (12月5日四川新聞網)

有人說,名山縣是一個欠發達的丘陵農業縣,「如此大規模地花費重金」選派領導幹部到北京「鍍金」是敗家子行為。這話未必經得起推敲,花多少錢不是問題,如果「鍍金」之後能當黃金賣,也是一本萬利。可見,我們不能只看投入,還得算算產出,說得洋氣點叫做投資收益率。

只是,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分分是納稅人的血汗,花錢需要掂量,接受群眾監督,質詢也是公民的合法權益。 100餘萬元,100名幹部,對一個並不富有的縣來說,也算大手筆。落後可以學,為什麼非要如此奢侈地去清華研修?這個問題暫無官方答案。但大致說來,無非是大牌的和尚更會唸經。據我所知,地方領導幹部學習的方式與途徑很多,比如常規業務學習、請專家教授面授、自我學習等,在這些備選中,也不是沒有小成本的選擇

有人說,去清華學了收穫不一樣,那麼,來看看這些領導幹部學到了什麼?新聞裡說,年輕的幹部茅塞頓開,牢記了教授「民生+民主=民心」的說法——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一者,我們的地方領導幹部對此般常識竟如此欠缺?二者,千里迢迢花大價錢去清華研修,就學如此常識?

轉變領導幹部的思維方式是件好事,但好事也得經得起推敲與考量,尤其是在政府財政掏腰包的時候。眼下,企業在招人的時候,總是要求有工作經驗;那麼,政府在用人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早就看看其思維方式是否過於陳舊僵化,免得真正要其替群眾辦事時,還要高價回爐。

領導幹部轉變思維方式,是責任,是義務,而不是福利,完全可以通過自身修為解決,地方財政對此還是「摳門」點為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