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自主招生面試為何如此潦草?

北大、清華自主招生、保送生面試4日同時進行。令人想不到的是,兩校的面試時間均不長,而且全部採取的是「群面」方式。考生們從全國各地聚到北京,分到每個人頭上的面試時間卻平均只有5-10分鐘。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清華大學竟把「考試內容不准接受媒體採訪」寫在准考證上,一旦違規,視同作弊。

這真是匪夷所思。據筆者所知,有科學人力資源管理知識、豐富招聘經驗的世界500強企業在招聘新員工時,除了筆試程序外,至少還有兩到三次面試——這是大學生們所熟悉的「一面」、「二面」——每次面試的主考官各不相同,設置的面試形式也不一樣,有個人面試、集體面試、情景面試等等。總之,其意圖是為了充分地考察每一個應聘者。而就是這麼嚴格的考察程序,還會有「看走眼」的情況發生。有統計顯示,在一流企業中,招聘失誤的比例高達30%。

難道北大、清華的教授們,水平要高於長年搞人才招聘的考官,只需5-10分鐘,就能評價一名學生?而從清華大學那道給學生頒布的禁令看,大學「考官們」的水平不是很高,而是相當之低——連已經考過的題目都不准學生向媒體透露,大學難道怕考生們根據這樣的考題做準備?而高明的面試是不怕考生準備的,因為整個過程就是還原考生真實能力的過程。

把全國的學生集中到北京,卻只考5-10分鐘,大學或許是為了節約面試的時間,可是,其造成的結果卻是,考生們為趕考付出很大的成本,而大學在潦草的面試中,難以進一步考察學生,面試就成了走過場。

這種既要組織面試,又草草對待面試的情況,生動折射出當前大學自主招生的困惑——那就是把面試作為自主招生的「特徵」之一,認為自主招生就必須得組織面試,而當大學針對每個面試入圍的學生舉行面試時,卻發現如果考察充分,戰線將十分漫長,同時,針對每個考生的不同情況,問出個性化的題目,也十分困難。這也可解釋清華為何擔心學生把面試題目告訴媒體。

自主招生其實並不需要每個學生都面試。從運作成熟的美國大學的自主招生看,依據是否要面試、怎樣面試,考生可分為三類:一類不需要面試,學校經過評價考生提供的SAT成績、中學學業成績、中學綜合表現,就決定錄取;一類需要信息確認面試,其方式是電話面試、校友面試,主要是確認學生所提交的信息,同時通過電話交流和委託校友面試,進一步瞭解學校想重點瞭解的一些考生信息,比如交流能力,個人規劃等;還有一類是校園面試,這類學生需要通過面試後才能最終確定錄取。由於只有部分考生進行校園面試,因此學校有更充足的時間考察自己最想考察的一批學生,而且,不少大學還為參加校園面試的考生提供免費食宿和交通費用。

當然,美國大學與我國內地高校有很大不同,學校自主確定對哪些學生不進行面試就錄取,或者進行哪種面試,公眾一般不會相信其中有貓膩。而換在內地高校,必然遭遇質疑。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已經要求獲得「保送生」資格的學生也要參加大學的筆試和面試,就是由於這一原因。

但是,讓所有學生都走一樣的形式,就可保障公平嗎?大學潦草的自主招生面試,對考生來說無異於「草菅人命」。要讓大學真正重視考試的利益,唯有的辦法是借鑒美國大學已經成熟的模式,即考生自由選擇大學,可以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美國大學為何要按照學生的情況設計面試環節,為何要為考生掏腰包付面試費,為何不敢在招生中玩貓膩?原因很簡單,是考生選擇大學,學校須提高辦學質量,以更好的教育服務吸引考生。而我國的大學由於沒有競爭的壓力,所以可以不顧考生的利益,一紙通知把考生千里迢迢召來,就為見面10分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