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集(六):意志的升華
「修齊治平」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所謂「修齊治平」,是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中國傳統社會知識份子的理想人生。而這一理想人生,即為「善」的理想精神之外化表現。儒家重要經典《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無獨有偶,西方大哲學家黑格爾在他的重要著作《法哲學原理》中寫道:「道德領域的各個發展環節也同樣包含理念的內容,只不過必須到了善——這個道德發展的最高環節理念才得以被進一步規定。」他又說:「就本質而言,善就是意志概念與特殊意志的統一,是現實的自由,也就是世界的終極目標。」
如果我們將東方文化經典《大學》與西方哲學經典《法哲學原理》相互對照,可以發現這兩本對東西方文明各自產生深遠影響的著作在精神內涵上有著驚人的相似。
《大學》開宗明義,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者,大人之學也。而《法哲學原理》開篇曰:「法哲學是一門以法的理念,即法的概念及其現實外化為對象的科學。」何嘗不是是西方的「大人之學」。大學之道的外化表現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法哲學原理外化為道德環節和倫理環節,其中倫理環節又表現為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
所謂「明明德」者,前一個「明」是動詞,意為明白、發揚光大。後一個「明」是形容詞,意為光明。朱熹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明明德」有兩層涵義:一是人的內心要明白天理明德;二是人應該將此天理明德發揚光大。
中國人所言之天理,即相當於西方的「自然法」。而《大學》中的「明德」,相當於黑格爾所謂之「意志」。無論是中國人所言之天理、明德,還是西方的自然法,黑格爾所言之「意志」,都具有普遍性。從表面上看,天理與自然法乃客觀規律,而明德與意志乃主觀意識。然而中國儒學到了王陽明這兒,「良知即天理」,主觀與客觀就統一起來了。王陽明所言之「良知」也就是《大學》中的「明德」。西方哲學到了黑格爾那裡,「法的出發點是意志,因而法是一種精神。」他也將主觀與客觀統一起來了。黑格爾說:「意志同時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朱熹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人內心的明德也具備了天理的客觀性。
「大學之道」乃「大人」之學,而「大人」則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人格,而要達到此一理想人格,須經歷三個階段:其一是自明其德,即「明明德」;其二是推己及人,與民更始,即「親民」;其三是大道行於世,天下為公,即「止於至善」。
《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中國古代主流哲學將「明明德於天下」作為終極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經歷數個互為因果的環節,而格物致知,即為這一整條因果鏈的起點。所謂「格物致知」,即從事物的特殊性中去認識萬事萬物之普遍性。比如希臘哲學家說「人不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都是從流水的特殊性中認識萬事萬物之流動變遷的普遍性。
巧得是黑格爾同樣是將「抽象法」作為其法哲學的起點,達到終極理想的最初環節。所謂「像」,即萬事萬物之表象,而「抽象法」則是從事物的表象中抽取「法」的方法,同樣是從特殊性中去認識普遍性。
在邁向「至善」的最初階段,中國的「格物致知」即相當於黑格爾的抽象法。而中國的正心、修身,即「明明德」則相當於黑格爾的第二環節——道德。中國的齊家、治國,即「親民」則相當於黑格爾的第三環節——倫理中的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的階段。而中國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即「止於至善」則相當於黑格爾倫理環節中的最高階段——世界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成書的歷史背景是中國古代的宗法社會,書中所謂「齊家」之家並非現代社會的小家庭,而是宗法社會的大家族,就如我們在電影《孔子》中看到的魯國大貴族家族,其成員構成並不限於血親,還包括家臣、門客、僕役、領民等,人數動輒成百上千,而且大家族還擁有自己的領地和城邑,其規模不亞於中世紀歐洲的市民社會。因此《大學》所謂齊家之「家」相當於黑格爾所說的市民社會。
《大學》的終極目標「止於至善」的實現過程是「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又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先通過格物而知明德,再以此明德正心、修身,然後在修身的基礎上齊家、治國、平天下,最後達到「明明德於天下」的理想境界。那種境界已經超越了柏拉圖的理想國,而是相當於西方斯多葛派哲學的理想世界了。
再看黑格爾的法哲學,他也是先以抽象法來認識意志,而後將此意志升華,先後經歷(個人)道德環節以及倫理環節中的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的階段,最後達到世界精神。黑格爾說:「世界精神在自己認識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自己把握自己的過程中,國家、民族、個人都作為一個特殊的環節在國家制度與生活中獲得了現實性。但是,它們又都是世界精神在發展過程中的工具,世界精神將揚棄這些不同環節而不斷向著更高的階段發展」。他指出:「這一世界精神的法就是最高的法。」由此看來,黑格爾的最終理想也就是「明明德於天下」了。
中國傳統社會最重要的倫理就是忠孝。「孝」的對象是身為家長的父母,而「忠」的對象則是身為國君的王,或者是「奉天承運」的天子。「孝」意味著揚棄個人意志而升華至家族意志;「忠」意味著進一步揚棄家族意志而升華至國家意志;當「忠」的對象不是國君而是天子時,則意味著意志升華至天下意志,也就是世界意志。因為中國古代的「天下」相當於西方概念中的世界。中國傳統社會「修齊治平」的主流思想其實就是意志的認知、升華和擴展的過程。
2010年3月6日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2852
- 關鍵字搜索:
-
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