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湖北政協委員建議恢復裸體縴夫引爭議(圖)

 2010-03-09 16: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資料圖:裸體拉縴已成為歷史

張厚方今年44歲,身高超過一米八,身材健壯,是土生土長的巴東縣神農溪人。如今,他是該縣神農溪景區縴夫隊隊長。

今年春節以來,除了正月初三和初六接待了兩批遊客,他和他手下的縴夫們一直在家閑著。

這個季節,是巴東神農溪景區的旅遊淡季。

不過,這個冬天,恩施當地以及網路上,關於張厚方們的爭論卻異常火熱。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這些縴夫今後是要穿著褲子,還是要赤身裸體工作。

不久前的2月25日,恩施州兩會上,該州政協副秘書長、政協委員姚本馳大聲疾呼:恢復巴東的裸體縴夫文化,由此引起社會熱議。相對政協委員、當地官員以及網民們文化保護和人格尊嚴的論戰,張厚方們表現得很實際,「只要遊客有需要,而且願意付費,大多數縴夫還是願意裸體拉縴的。」

因為,從前,他們就是一絲不掛。

逐漸消失的「裸纖」

今年60多歲的張厚彪是巴東神農溪船工號子第八代傳承人。如今的他,已不再從事縴夫這個職業,而是潛心從事船工號子的傳承工作。

不過,早些年,他是個地道的縴夫。

張厚彪聲音洪亮,頭髮梳得一絲不亂。他說,自己是在長江水中泡著長大的,所以,一直離不開水。

他17歲時,就隨著自己的父親在神農溪上從事縴夫工作。早些年,神農溪的道路不通,所有的生產和生活物資全部靠船運到山中。而神農溪的水深不足,激流險灘且深淺不一,縴夫的職業由此而生。「那時候的縴夫都是全身赤裸,一絲不掛。」

之所以這樣,是與當時的生存環境有關。

張厚彪說,一方面,縴夫整天泡在江水中,穿著衣服工作不方便,另一方面,當時的衣服都是自家織的土布,一旦沾水之後,就容易貼在身上,將自己的皮膚磨破。加上除了在港口停靠時,一路拉縴下來,也很少見到其他人,於是,千百年來,當地的縴夫裸體拉縴已形成一種習慣,「即便有人看到,也不會感到害羞。」

張厚彪的老伴在一旁插話說,她年輕時在江邊洗衣服,經常能看到縴夫們裸體拉縴,「也沒有感到不好意思,最多隻是低頭笑笑。」

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生產生活所需物資都可通過公路運到山中,在神農溪活躍了千百年的縴夫們才逐漸淡出。

縴夫穿起褲子

「如果不是搞旅遊,神農溪的縴夫可能也像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一樣,只有小說中才能看到了。」

在巴東縣旅遊局局長徐鵬看來,正是神農溪的旅遊開發,讓當地的縴夫文化得以延續。也就有了「世界縴夫在哪裡,中國巴東神農溪」的說法。也因此,在外界,徐鵬也有了「縴夫局長」的稱謂。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巴東神農溪開始從事旅遊開發,縴夫成為了該景點最大的賣點。

張厚方清楚記得1988年8月1日神農溪首漂式的情景,當時的遊客多是外賓。也就是從那天開始,張厚方們,從普通的船工,變成了受人矚目的「景點」。

前來旅遊的遊客們,乘坐著船工們當年拉貨的「豌豆角」木船,從神農溪入口逆流而上,縴夫們一路拉縴,在淺灘和水流洶湧的地方,用自己手中的纖繩維護遊客們的安全。

「起初,我們還是保持著一直以來裸體拉縴的習慣。」談及這點,張厚方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不過,這樣的狀況沒有持續多久。

徐鵬介紹,隨著後來神農溪旅遊知名度的增加,遊客數量逐漸增多,裸體縴夫也成為了遊客們的一個投訴重點。

他說,在前來神農溪旅遊的遊客中,有很多年輕女性,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可以理解家長們的想法。」

後來,在當地旅遊部門的干預之下,縴夫們開始穿起衣服。為了保證縴夫們能方便工作,當地還統一給縴夫們定制特殊材料的短褲。

「裸纖」效應

不過,大多數遊客來到此地後,都無緣一睹縴夫們裸體拉縴。

劉忠是恩施州江山旅行社副總經理,他說,在他們公司從事神農溪旅遊線路的經營過程中,他們從來不敢向遊客們就裸體拉縴這個項目專門推介,「我們只說有縴夫拉縴。」

「外國遊客以及攝影愛好者對此更感興趣。」張厚方說,特別提出要欣賞裸體拉縴的遊客,可以與旅行社商量,專門為此提供額外的費用。

因此,裸體拉縴在神農溪景區,只作為一種獨特的旅遊景點,對部分遊客展示。

蘇成樹是神農溪縴夫中的名人,他的成名,緣於他在工作中的一次異國「艷遇」。

那是1998年,蘇成樹剛剛30歲,已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年輕的日本女畫家梅村恭子,來神農溪旅遊寫生,看到了在神農溪的激流險灘中拉縴的蘇成樹。梅村恭子將蘇成樹的原始健壯之美畫進了畫裡,自己也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蘇成樹。

在其後的幾年內,梅村恭子一再要求蘇成樹和她在一起,並跟隨她一起到日本生活。

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蘇成樹斷然拒絕了日本畫家的愛。

面對記者,蘇成樹不太愛說話,更不願再提及當年的那段故事。不過,當地人介紹,縴夫在工作中遇到異國「艷遇」的遠不止蘇成樹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神農溪仍從事縴夫這個職業的不到千人,而且,普遍年紀在40歲到60歲之間。縴夫們閑時在家種地務農,一旦有遊船來到巴東,提前通知他們後,張厚方就組織縴夫準備,一名縴夫拉一趟船的收入為30元左右。有縴夫抱怨,儘管他們付出大量的體力勞動,但是,一直以來工資待遇都無法提高。這些縴夫的平均收入每月只有千餘元。

因此,很多神農溪的年輕人都願意外出打工。縴夫後繼乏人亦成為當地旅遊正面臨的問題。

但如果有遊客對裸體拉縴感興趣,他們的收入就會高很多,「每人沒有200元以上沒有縴夫願意幹。」

不過願意裸體拉縴的都是當年的老縴夫,「年輕一輩的縴夫們打死都不願意。」

委員建議恢復「裸纖」

提出恢復巴東縴夫裸體拉縴的恩施州政協副秘書長、政協委員姚本馳,今年已58歲。「此次提出恢復裸體縴夫的提案,確實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思考。」他與同事黎祖永、嚴斌兩位政協委員都承受著壓力。

據一位參加了發言會的政協委員描述,當天,恩施州的主要領導都坐在主席台上,會場上也有數百政協委員。

姚本馳雙手撐在發言台上,一臉嚴肅。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他首先給自己的發言作出了一個鋪墊:「也許有人會說我這個老傢伙低級下流,死不正經,其實我和黎祖永、嚴斌委員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焦慮。我們要大聲疾呼:弘揚裸體縴夫文化,將神農溪打造成世界著名景區。」

話剛說完,會場上笑聲一片,隨後是雷鳴般的掌聲。

在隨後的幾分鐘發言時間內,姚本馳分別闡述了恢復巴東裸體縴夫文化的理由,以及建議。

在他看來,三峽蓄水之後,神農溪的自然景觀受到了很大破壞,只有恢復神農溪的裸體縴夫文化,才能彌補景區的不足,讓它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景區。

同時,他還建議由縣長第一個裸體拉縴,鼓勵和帶動縴夫將裸體拉縴變成一種每天或隔天看得見的常態,不僅可以消除縴夫們害羞的顧慮,而且還可以達到極佳的宣傳效果。

在發言結尾,他還對參會的媒體記者提出請求,將他的發言廣泛宣傳出去。

交鋒

次日,恩施州當地媒體刊登了這一消息,即刻在網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大楚網以及新恩施論壇上,對此建議的評論不斷。其中,反對的聲音佔據了上風。

反對的網民們認為,神農溪的裸體拉縴文化,是與當年的生存條件有關,現如今,為發展經濟,不應以犧牲縴夫的人格作為代價,個別激烈的網民甚至對姚本馳和他的家人發起人身攻擊。

記者注意到,姚本馳本人亦在論壇上註冊馬甲,再次闡述自己的看法,試圖扭轉輿論的方向。

在徐鵬看來,巴東的縴夫文化的確需要加以保護,並成為當地旅遊的名片。但他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要想將裸體拉縴恢復成為常態,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定難度。「遊客的性別、年齡以及文化層次不同,眾口難調。」

不過,對此他已有考慮,在神農溪景區專門開闢一個觀賞裸體拉縴的旅遊項目,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作為自選。

對於各方爭議,姚本馳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雖然我並不英俊健美,但我願作三峽庫區第一個裸體縴夫」。
 

来源:荊楚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