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茶黨」和中國的「被飲茶黨」
自去年以來,美國各地許多對政府不滿的民眾自發組織起來,自稱為「茶黨」(Tea Party)。這些人即不種茶,大概也很少喜歡喝茶。之所以叫「茶黨」是因為二百多年前麻省波士頓地區的民眾反對英國對進口茶葉收稅,將大量茶葉倒進波士頓海灣,他們的口號是「無選舉權者不繳稅」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他們也就被稱為「茶黨」,茶黨後來也就被引伸為反對政府的草根人士或組織。今天這個茶黨主要是對歐巴馬政府的大政府政策不滿而組織起來的。大都思想偏保守,以白人為主,來自鄉村小鎮,藍領,學歷不高,經濟收入不很高但也不窮,他們不希望政府過多地干涉他們的生活,反對增稅,要求政府減少開支,反對槍支管理,反對全球化,特別反對歐巴馬的醫療改革計畫。他們看上去聲勢不小,集會,示威,向議員問責,但組織不嚴,人員魚龍混雜,有些觀點明顯與事實不符,少數極端分子甚至把歐巴馬與納粹希特勒相提並論。
歐巴馬總統和他的幕僚們開始對此不予理睬,以不屑一顧的態度來鄙視,貶低他們,想讓他們自生自滅。然而當看到這「茶黨」聲勢似乎越來越大,特別是自參議員肯尼迪去世後麻省的參議員空缺席位被共和黨人贏得,歐巴馬改變策略,接過他們的某些口號,攻擊華爾街,怪罪保險公司,希望把人們的憤怒引向別處。但是歐巴馬總統絕對沒有想過動用警察來武力來拆散、擊潰這個「茶黨」,或者派他的黨員軟硬兼施去說服、壓服他們,也不會下令電視報刊不准報導「茶黨」的活動。否則的話,他那總統一天也當不下去。議員們對這些面呈怒色滿腹牢騷者們還得客客氣氣,安慰解釋。
無獨有偶,在中國這幾年茶葉也同政治掛起了鉤,同對政府政策不滿的人掛起了鉤。他們自己並沒有搞什麼組織,更沒有什麼綱領,也沒有對茶葉有任何特殊興趣。他們之所以同茶葉有緣,是因為都被請去喝過茶。今年「被」字被中國網民選為第一漢字,因此我也來趕個時髦,就將他們稱為「被飲茶黨」。
這些「被飲茶黨」人絕對沒有美國的「茶黨」人那樣激動,囂張,不要說公開集會遊行,連私下多一點人的聚會也難以成行,哪怕僅是喝茶。不是租好的場地毀約,訂好的飯店關門,就是停電斷水,阻攔堵截。這些「被飲茶黨」人大多隻是在國外網站上發幾篇文章;在一個公開信或請願書上簽個名;在什麼忌日戴上一朵白花,點上一支蠟燭;為上訪者出個主意,送件棉襖;或者非法獻花,非法散步。他們的被喝茶的消息也絕不見於國內任何正規傳媒。偶爾在網上作為漏網之魚刊出,也會很快被和諧掉。
今天的「被飲茶黨」比幾十年前毛時代的各種另類的命運是要好多了,像反革命,胡風分子,右派,三反分子,走資派,黑幾類,等等。被喝茶當然也同林昭的母親那樣被買子彈有天地之別。但是 「被飲茶黨」人也不會只有被飲茶的待遇。如飲茶久無成效,其他療法也會實施,如降職,解雇,停課,不讓出境,不讓進境,子女親戚被喝茶,直到像劉曉波、胡佳那樣被請到監獄裡去長期喝茶。
我曾向美國友人說起中國如此的被喝茶,以及被旅遊,被住旅館等,頗費口舌。他們難以理解其中之蹊蹺,有人提出讓人免費旅遊豈不鼓勵百姓與政府作對。我想我如果向國人介紹美國的「茶黨」,講那些國人看來無法無天的事,一定也會有許多人將信將疑,就像當年毛澤東都不能理解尼克松總統為一小小竊聽器而下臺。儘管在這網際網路時代,中美之間每天都有航班來往,英語在中國學校的重要性同語文數學不相上下,美國學中文的人這幾年也成倍增長,茶的味還是如此的不同。什麼時候這茶味接近了,中國人也能主動嚐嚐美國茶的味,而不是只能喝公僕泡好的茶,中國人也就真當上主人了。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