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太多不是好事?
李華芳
1選擇多的好處
經濟學裡有一條基本的假設,就是選擇多比選擇少好。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讀者大概就會明白了。
第一個例子是只有一個選擇的情況。例如在政治上,你覺得只有一個黨好呢,還是有多個黨好?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當然是一個黨好,如果這個黨偉大光榮正確的話。這當然沒問題。但萬一,我是說萬一,一個黨執政的政策錯了呢?你該怎麼辦呢?恐怕你得忍,一直忍,忍到內傷,忍到死亡。
這個時候如果給你另外一個選擇,比方說可以通過和平方式,讓你選擇另外一個黨來實行不同的政策,就比上面的情況,要讓人爽很多。俗話說是驢是像還是馬,拉出來溜溜嘛。例如美國人就選擇了歐巴馬。選擇多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
2選擇多的問題
不過選擇多是不是全無問題呢?顯然也不是這樣的。主要有兩個問題:同質性問題和異質性問題,我會展開來解釋。
2.1同質性問題
選擇多但都是同樣的東西會造成問題。當然多多少少有一點不同,但同樣或者說同質性,是說對於選擇者來說那些差異微不足道,基本一樣。這會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最後導致效用全無,極端的例子是厭煩甚至造成負效用。
這方面我有一個例子是我有一個朋友,女的,有一位男士追求她。這是很好的事情,尤其在你沒有人追的時候,有總比沒有好。男的隨即展開了猛烈攻勢,但策略上有點問題,每天發內容差不多的簡訊,在差不多的固定時間打電話(據我朋友說每天說的也差不多),每天送差不多的玫瑰花,差不多當然是對我朋友而言的。
這種狀態沒持續多久,我朋友就把該男士拒了,理由是「煩不煩啊」。你當然可以說她一開始就不喜歡她,但的確也是因為該男士每次提供的在我朋友看來差不多,她的邊際效用就迅速遞減了。尤其是你在短期內多次重複。我想一年一次情人節送玫瑰花,多年來看也可能是重複差不多的,但效果明顯不同。所以這裡面還要考慮到時間長短的問題。
2.2異質性問題
我在《華爾街日報》讀到一篇書評,是關於《選擇的藝術》的。提到了幾個異質性選擇多造成的問題。
第一個例子是:根據其研究,10年後,包辦婚姻(選擇少,甚至上床前才看清對方的樣子)比自由婚姻(選擇多,對象明顯各個不同)有更多愛,當然怎麼衡量愛是值得商榷的,持續時間長是不是等於愛?或許。
第二個例子是:3歲小孩的玩具不是越多越好的。想想也是小孩子三分鐘熱度,但過多的玩具也不利於興趣培養。
第三個例子是:果醬店賣多少果醬比較合適?作者對比了兩家店,一家賣6種,另一家賣多得多。但賣6種的生意要好。
從上述例子來看,提供的都是異質性的產品和服務,但對於選擇者而言不一定造成越多越好的效果。尤其在第三個例子中,少的選擇反而更賺錢。
3但是還要多選
但是且慢,只賣6種的果醬店更賺錢,真的說明瞭選擇少比選擇多好嗎?我的看法與之相反。
這裡面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在果醬種類上,另一個層次是在兩個不同的商店之間。從第二個層次而言,只售6種的果醬的店實際上增加了另外一種選擇,叫做「少選擇」的選擇,從而與選擇多的果醬店形成了差異。這其實是多增加了選擇,只不過是通過減少果醬種類選擇但通過增加店面(提供一個少選擇的店面)的方式來實現的。是以結果還是在多選。
小結一下:相對於個人選擇而言,有比無好,多比少好。因為多,個人可以自己選擇少;但如果少,個人可能無法選擇多,這是其中的重要差別。假如上海只有餘秋雨,你就只能被含淚勸告;但上海有餘秋雨和韓寒,儘管有些人還是選被含淚勸告,但至少多了一種選擇你可以說「怕什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