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調查顯示:中國國企與政府機關就業歧視嚴重

 2010-07-29 0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政法大學的一項有關就業歧視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調查顯示,中國將近六成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有戶籍地域歧視,將近7成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星期一發布的《當前大學生就業歧視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歧視問題嚴重,有超過59%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大學生求職者提出了明確的戶籍和地域要求,有將近70%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有明確的性別要求。

2006年從山東某大學畢業、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劉先生告訴本臺記者,他因為是男性,在求職過程中沒有受到過性別歧視,但是,因為他的戶籍不在北京,讓他失去了很多在北京的工作機會。

劉先生:「現在我在一家外資企業,暫時還好一點。」

記者:「就是如果你想去國企呀或者機關的話就比較麻煩,是不是?」

劉先生:「那肯定的。」

中國政法大學的調查顯示,有超過45%的受訪大學畢業生認為,目前就業歧視現象無法避免;有超過3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就業歧視雖然可以避免,但現在卻沒人管;而求職者在遭到就業歧視後,有超過67%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無奈接受。

在北京的劉先生表示,在目前中國的戶籍制度下,他除了選擇無奈接受,也沒有別的辦法,但是他非常希望中國能廢除現行的戶籍制度,以身份證系統進行社會管理:

「如果取消這個戶籍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也是一個平等的。畢竟都是中國人嘛,不管到哪裡都是中國人,為什麼用這個戶籍限制,每個人同樣的人不一樣的待遇呢?」

調查還顯示,在企業的就業歧視中,國有企業的問題最嚴重,民營企業比國企好一點,而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所有受調查的單位中歧視問題相對較輕。深圳當代社會 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表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在2005年8月就批准了1958年第42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 約》,也就是「第111號公約」。而目前中國大陸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的戶籍歧視的原因在於,中國至今沒有取消歧視性的戶籍制度:

「戶籍在公務員招考當中是最明顯的,這個制度實際上是為了確保城鄉二元結構,特別是農業和非農業身份的一個制度。那麼應該說也是一個社會排斥制度,主要是排斥非本地戶籍的人來享用本地的資源。」

談到在中國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歧視問題,劉開明博士表示,中國法律雖然對女職工享受產假期、生育津貼等作了明確規定,但是,與之相配套的社會保障體系卻相對缺失,所以,很多用人單位都不願意聘用女性:

「在很多國家都採取社會保障,一旦生育的時候,她的整個生活費、工資可以由社會保障基金來支付,這樣的話就可以就可以減少企業的負擔。現在因為是整個社會保障的體系不健全,大多數女職工的生育的成本是有企業來承擔,導致很多企業不願意承擔這些負擔。」

《新京報》報導說,中國現行法律並沒有涵括社會上存在的就業歧視問題。有專家學者呼籲盡快出臺《反就業歧視法》,對「就業歧視」進行統一、明確的定義;設置獨立的准國家機構「平等機會委員會」,採用調解等准司法方式來解決就業中的歧視等爭議問題。

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女士對此表示,在中國大陸出臺《反就業歧視法》可能會使用人單位把它們的就業歧視約束得巧妙一些,但是,這一點改良卻不足以抵消中國整個社會的墮落。何女士認為,事實上,除了戶籍和性別歧視,中國的就業市場還存在著另一種身份歧視:

「招自己的官員子弟、官二代。好多地方已經明確地規定,像郴州的出現了復員轉業軍人、大學生如果父母沒有任何一方在機關工作他們不得報考也不得錄取。所以現在這些規定就算是你有規定不得歧視,他照樣歧視,因為中國就是一個就業機會稀缺,好就業機會更加稀缺的國度。」

報導說,中國政法大學的這項調查是在2008年和2010年,對6個城市11所高校畢業生的兩次問卷調查得出的。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