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諾防線為何不堪一擊
人算不如天算。
2010年7月16日,中國最後一個非上市不可的國有商業銀行掛牌上市,從此,2.68元成為古今中外資本市場一道令人炫目的風景線。可惜,這道令人炫目的風景線其實只是一道極不真實的馬其諾防線,整整兩個月以後的9月16日,在萬眾矚目中,中國農業銀行的股價終於跌破2.68元的發行價,一切該發生的事情就這樣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什麼叫規律?
不以人的意志,尤其是長官的意志為轉移,就叫規律。農業銀行的破發只不過再次證明一個簡單的規律,那就是市場是不可戰勝的。
2.68元的發行價對於中國農業銀行而言是高是低並不重要,即便高也高不到哪去,當然即便低也未必就是低估,重要的是農行上市的時間。農行上市前後正是中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刻,選擇那樣的時刻發行上市本身就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後果就是陷入惡性循環,市場低迷,股價低估,股價低估還要硬上,市場壓力就更大,市場壓力越大,行情就越是低迷,2.68元這樣遠低於H股的發行價動用了如此龐大的力量死守難道不是市場的報復嗎?
不破不立,既然2.68元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上上下下的心病,那麼破發或許還能成為農行新生的拐點。
當然,農行破發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因為當天銀行板塊整體的跌幅達到2.3%左右,一個市盈率不到10倍的板塊一而再再而三的低迷甚至沒完沒了的探底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事實上,提高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到15%的傳聞只不過是財經媒體記者根據有關部門監管指引所謂上限的分析,而據此作出中國銀行業再融資缺口達一萬億人民幣的判斷更是一種無稽之談,更何況當天下午銀監會已經迅速澄清並不存在新的監管要求,市場為什麼還作過度反應呢?
因為現在已經上市的系統重要性銀行,也就是所謂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都已超過了新巴塞爾協議的「安全警戒」。
根據半年報的數字,工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34%,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41%;中國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73%,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33%;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68%,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27%;交通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17%,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94%;農業銀行上市前資本充足率為8.31%,核心資本充足率為6.72%。
即便如此,根據從嚴監管的精神,為了達到11.5%的要求,今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的融資和再融資就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農業銀行完成了今年以來最大的IPO,募集資金達221億美元,而已經上市的工商、中國、建設銀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配股的再融資方式,募集的資金總量也不下2500億左右。
本輪再融資尚未結束,怎麼可能又啟動新一輪的規模超過現在4倍的再融資呢,不是無稽之談又是什麼?匯金公司為了參與銀行配股已經在發債籌資,又怎麼可能對付得了下一輪再融資?而如果不是因為匯金囊中羞澀無力增持,四大行的股價又何至於如此不堪?
謠言某種意義上反映的是一種社會心理,或者說一種社會需求。比如,不對稱加息的傳聞,為什麼會反覆出現呢?負利率並不是什麼理由,既然並不是始於今天,又何必止於今天?PPI的下滑勢頭並未減弱,CPI跟進就在早晚之間,加息如何保增長?央行不回應傳聞就叫沉默以對嗎?央行第二天就公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就宣布下一階段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新形勢提高政策針對性和靈活性,難道非要央行宣布不加息嗎?
不管是打左燈向右轉也好,還是擺烏龍也好,中國的銀行正在為此而付出代價,這些陰影何時消散,行情何時出現,銀行板塊目前的砸坑現象,和機構不願或者無力參與配股減持有很大的關係,也符合重要底部都是基金拿股票砸出來的市場規律,屬於黎明前的黑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