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在加拿大苦樂參半的退休生活

 2010-09-28 11: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我是在1984年6月移民加拿大,一個月後返回香港,繼續在原來的崗位工作至1995年中。在合約未滿之前向僱主請辭,重返加國,開始我的退休生活。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在多倫多度過了十五個寒暑。在這段不長也不短的日子裡,曾面對不少文化差異、語言障礙、氣候轉變,歸屬感等等問題。在適應的過程中,苦樂參半。 從起居飲食說起:加拿大之居住環境比香港不知優勝幾多。我以同樣的價錢在多倫多買到一間獨立屋,空間比原來那層樓大了三倍。環顧四周都是綠葉成蔭,鳥語花香,真是一處連做夢也不曾想到的樂園。但凡事必有代價:例如夏天除草、秋天掃葉、冬天鏟雪等等工夫都要做足,否則亂草叢生,殘葉蓋地,積雪成山,除有礙觀瞻之外,積雪凝結成冰之後會使路人滑倒而引起意外。 成為獨立屋的主人是個全新之經歷,需要學習各種管理技能。例如屋頂的人造瓦(shingle)十年八載就需要更換一次,外牆經過一段日子之後也需要塗上

新的油漆。此外,由於多倫多的冬天非常寒冷,保暖的設施也不能缺少。凡此種種都是無可避免的龐大支出,不過算起來仍覺物有所值。由於居住面積大了,可享受到不少私人空間:例如個人的書房、音樂室、畫室。除了吃飯和睡眠我倆才會走在一起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各人幹著自己想幹的事,互不干擾。過著這樣的生活,怎可不心滿意足呢? 多倫多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它的飲食文化尤其豐富:英、法、葡、意、中、日、韓、越、泰、印等等,五花八門,使人眼花繚亂。除了眾多的中式烹調可供選擇之外,我對義大利餐情有獨鍾。意裔是佔數最多之少數民族,意式美食多得不可勝數。此外,每年由不同族裔所舉辦的食品節,介紹他們之飲食特色和琳琅滿目的美點,使人垂涎三尺。多倫多的市民口福真不淺! 在多倫多華人聚居的地方,中國食品超市多得不可勝數,而且貨色齊全,價廉物美。新移民比起他們祖先輩幸運多了,環顧四周都是自己的同胞,陌生感自然減輕很多。每日三餐吃的喝的都是習慣了的口味,可解思鄉之愁。曾經聽人說:生活在多倫多的華人社區內,只和同聲同氣的同胞接觸,半句英語不懂也可輕鬆度日。這句話反映了一些移民的生活狀況,值得玩味。 華裔新移民適應加拿大的生活是否不費吹灰之力?未必。憑筆者個人之經歷來說,融入主流社會談何容易!我在同一地區居住了十五年,略有交往的鄰居屈指可數,其他的猶如陌生人,不相往來。我住的那條街只有二十戶人家,每次舊人遷出和新人遷入我永遠是最後獲悉的一個。他們白人之間當然會互通消息,唯獨走漏了我。區內發生之事,除非街知巷聞,消息才不會從我的耳邊吹過。例如:兩年前我發現鄰居汽車的四個輪胎被人偷走了,就四下提醒小心門戶。其實同樣的事情曾在左鄰右裡發生過,而我卻一無所知。

是否語言障礙把我和鄰居疏離了?或個中另有原因?其實用英文作為社交語言我是絕無困難的,可能是由於相互之間漠不關心的緣故才會造成種種隔閡吧?在華人比較集中的社區,這種冷漠的關係可能不會如此明顯。 我發覺鄰居最關心的是:你不能隨意在屋前和屋後改建或加建任何東西,尤其這些加建物有可能檔住了陽光的直射。一切戶外建築都需徵求鄰居同意才可動工,否則麻煩很多。我曾目睹兩戶人家因為一座新陽臺而交惡,直到加建物拆掉之後矛盾方才平息。鄰居也很留意外來的車輛,當發覺不明來歷之汽車隨意停泊在附近時,會毫不客氣召警干涉。如你習慣了對於這類事情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你可能就不太適合移民加拿大。 筆者熱愛打網球,多年前加入了城中某著名的俱樂部,很快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次打完網球之後,習慣了圍在一起閒聊。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我一向孤陋寡聞,從這些聚會中獲益良多。不過當話題扯得太遠時,

猶如墮進五里霧中,頓時感到無所適從。老實說,我對加國之歷史、地理、政治、風情、民俗仍瞭解不多,不時有身在異鄉為異客之感覺,思鄉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我是退休一族,不再為三餐一宿而奔波勞碌,生活總算愜意。不知其他仍須在職場上拚搏的朋友對移民加國有何不同的感受。

来源:星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