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感想」從娃娃抓起
「讀一篇課外文章,看一部愛國電影,各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讀後感、觀後感。另外,在武漢或到外地旅遊時,還要寫一篇600字的遊記。」國慶節這天,漢口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柳強不得不窩在家裡寫 「感想」,一個多小時只寫出幾句話,「搜腸刮肚,腦細胞都快死光了」。他向記者訴苦:長假裡,學校佈置了不少「感想作業」,讓他愁得過不好節。
放假本來該是一個輕鬆愉快的事情,可「感想作業」卻讓孩子放假難得輕鬆。讀文章要有感想,看愛國電影也要有感想,甚至出去玩也必須「感想」一番,小學生哪來那麼多的「感想」呢?「感想作業」像一塊塊沈重的石頭壓在孩子們的心頭,「被感想」的假期如何快樂得起來!
看了小學生柳強的假期遭遇,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很熟悉、很「親切」,有人或許還會露出「會心」的笑容。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誰沒有「被感想」的經歷呢?自打懂事開始,「被感想」便如影隨形,簡直是甩都甩不掉。上小學是這樣,上中學也是如此,甚至上了大學也概莫能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被感想」的「技術含量」 越來越多,會從讀後感這樣的小作文逐漸發展到辯論賽、演講賽、誓師會一類的新形式。
那麼,是否長大成人踏入了社會,中國人就能夠擺脫「被感想」的厄運呢?當然不是。中國人長大後就會發現,上學時所有的「被感想」其實都是「前期訓練」,都是為成人後「被感想」做準備的。一旦踏入社會,「被感想」立馬「升級換代」,換上了更為堂皇的馬甲。試想一下,但凡有過單位的人,有幾個人沒有學習過領導的重要講話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呢?有幾個人沒有被要求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某些「重大舉措」談「看法」、表「決心」呢?至於從事過文秘工作的國人,就更是榮幸,他們不僅要在歷次學習或重大活動中「被感想」,或許還要承擔起為領導完成「被感想」任務的重任來。不怕諸位笑話,在下若干年前就曾一手炮製過數位領導大人學習某重要思想的學習心得,以應付上級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的「驗收」。
「被感想」實在是個痛苦的事情。所謂「感想」,本來是有感而發,是獨立自主的事情,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被感想」的出現,卻是在強制大家「為賦感想強說愁」。並且,還會有許多無形之手在「指引」著、左右著你「感想」的範圍和方向,誰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如若不信,你讓某個學生看了一部電影后寫一篇「還是當貪官舒坦啊」之類的感想文章試試,老師不先給他打零分然後再請家長才怪!大棒威懾的「被感想」之下,人們失去的恐怕不僅僅是時間和快樂,更有喪失獨立思考能力之虞。
由是視之,「被感想」不僅是一個強制思考的過程,更像是一個「洗腦」的過程。「被感想」的過程不斷重複,很多「被感想」對象的思維模式便不斷得到控制和強化,最終可能會一輩子都自覺自願地按別人預設好的程序來思考、來「感想」。「感想作業」,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詞兒、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現象,真是想想都讓人直冒冷汗。
- 關鍵字搜索:
-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