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怪狀:米價上天 股價入地
筆者曾對友人開玩笑說:「什麼時候當你在報紙上看到"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時,得趕緊把你手上的股票出掉。」照理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CPI一路走高,到現在負利率已經持續將近一年,如果普通老百姓繼續持幣,則自己辛辛苦苦掙下的儲蓄眼看著會被通貨膨脹蠶食,這時大家本能的反應一定是把自己手中的貨幣換成股票等風險資產以抵禦通脹,即所謂「劉翔和CPI」說法的由來。
但是,真實的情況卻與普通老百姓本能的反應相反:當主要由大米、蔬菜、豬肉等食品價格構成的CPI劇烈上漲時,恰恰是一輪貨幣擴張週期臨近終結、貨幣政策即將轉向收縮的時候,這時如果因為持幣恐慌而選擇入股市的話,很可能會成為套牢一族。
中國從2008年底開始執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信貸閘門大開,2009年新增信貸9.6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幅則超過25%。按照弗裡德曼的說法,貨幣是商品交易媒介,貨幣供應的增加除了滿足實體經濟增加的商品勞務產出的交易需求外,多餘部分一定會帶來價格總體水平的上漲。換句話說,貨幣供應量的增幅應大體等於GDP增幅和總體物價水平上漲幅度之和。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說,2009年中國的GDP增速是8.7%左右,而全年CPI為負,上面的公式顯然不對。在這裡,就不得不說貨幣另外一個重要屬性,即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大師哈耶克提出的貨幣「流體均衡」性質,按照周其仁教授的說法,是「貨幣似蜜」。
在貨幣似蜜的情形下,新增的貨幣投放到市場後,像具有黏度的蜂蜜一般,在不同性質的資產和商品中流淌,並最終推高所有資產和商品的價格。本輪貨幣超發後,「如蜜」的它不是立即沖高實體商品的價格,而是首先尋找貨幣吸納能力最強、流動性最好的資產領域:證券市場。
2008年末以後天量信貸放出、M2增長率快速沖高後,A股市場首先反映,從2008年十月份到2009年8月上證指數從1664點漲到3478點,雖然後來反覆震盪,但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結構性牛市一直持續到2010年的年底,其間,還被IPO、增發、配股、可轉債、印花稅、券商經紀佣金等「失血性因素」抽走了大量資金,成為貨幣的巨大吸納器。但股市終於見頂,其吸納超發貨幣的能力隨著熊市的到來而衰竭。
貨幣在進入股市的同時,也進入了貨幣吸納能力同樣很強、雖流動性稍差但保值性更好的房地產:2009年全年中國主要城市的房價基本都漲了一倍,一手房和二手房的銷售額達到6萬億元以上。雖然2009年中國全年的CPI為負,但這絕不是我們的經濟對超發貨幣造成的通貨膨脹免疫,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房價快速上漲在催發民怨之後,終於迎來了重拳調控。雖然房價沒有下跌,但過剩的流動性顯然不喜歡在這種氛圍下繼續大肆炒作房地產,因此只能繼續尋找出路,從炒作資產轉向炒作商品,從石油、黃金開始,到銅、鉛、鋅、稀土、翡翠、古玩……總之,只要具有稀缺性就能成為炒作的理由。
然而「如蜜」的貨幣破壞力也堪比洪水,席捲之下,從「豆你玩」到「蒜你狠」「蘋什麼」「糖高宗」,CPI讓人焦慮不堪。錢包乾癟速度的加快也終於讓那些後知後覺的老百姓醒悟過來要和劉翔賽跑了,一頭衝進股市就成了資產泡沫可憐的買單者,2007年如此,2010年同樣如此。
由於惡性通貨膨脹對經濟、社會的破壞力極大,而且會造成貨幣流通速度加快而自我加強,因此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可能容忍通脹高企。治理通脹的核心在貨幣政策,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等都是穩健貨幣政策的題中應有之義。
伴隨著今年中國政府將「控制物價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08年末以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此終結、轉向。靠資金推動的A股市場面臨「斷炊」窘境。更何況,利率提升以後,我們那些靠高財務槓桿運行的上市企業效益也將露出原形,正所謂「米價上天、股價入地」。
考慮到從貨幣供應到CPI價格上漲的傳導期在18個月左右,2010年中國M2增速依然在接近20%的高位運行,僅從貨幣供應的角度,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會小,所以,股市被套的朋友們可能還真需要有些耐心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