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中國房市浮華 赫然百姓安居夢碎
【看中國記者周述編譯】中國房市能漲多久?中國經濟能走多遠?這是一個人人關心的問題。令很多人感到費解的是,如果是市場供求規律在發揮作用,為什麼平均每年10座新城的造城運動讓老百姓的安居夢越行越遠?那些配套齊全的衛星城究竟是否如政府所規劃的那樣,成為城市中產階級和新增城市人群的安居樂業之地呢?
澳洲sbs頻道播出了資深記者布朗(Adrian Brown)的一篇紀實採訪。布朗走訪了中國從南到北,大大小小的城市,親身經歷了中國房市的冰火兩重天,一面是調控得越來越高的房價和熱火朝天的房產開發,另一面是令人擔憂的空置率和毫無人氣的現代空城,究竟是什麼支撐著這樣一個看似不可持續的怪圈?
中國住宅和商業地產市場研究專家,FORENSIC ASIA研究機構的塔洛奇(Gillem Tulloch)在接受布朗採訪時指出,中國的空置公寓達到了6400萬套,這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其規模即使是金融危機前的美國也無法企及,就算再過5年,至少還會7成空置。過度供給和價格虛高使中國房市經歷前所未有的,隨時可能破滅的泡沫。
至於怪圈背後的原因,塔洛奇歸因於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長以及集權化的資源配置體制。中央政府只關心GDP,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是地方政府滿足GDP指標的最便捷的方式。政府把控著經濟資源,用來實現經濟增長,而不是改善民生。問題是,這種增長是沒有質量的,不能帶來就業和真正的發展,所創造的只是沒有需求的建築以及體制內無法解決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沉寂的新城和購物中心
在鄭州新打造的中心商業區,公共建築、酒店、公寓等一應俱全,道路寬敞平整、建築摩登氣派,還可以看到很多樓盤促銷的標語。星期四早上11點,大街上空無一人,商店裡沒有商家,公寓裡沒有人家,新城裡一片沉寂,誰也不知道這樣的冷清還會持續多久。
曾經名噪一時廣東東莞華南商城已經開張六年,當年規劃時據說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吸納1500個商家,每天吸引人流為7萬,紐約時報還為此驚呼中國消費時代的到來。但是六年過去了,諾大的中心卻門可羅雀。記者坐小船沿河繞商場轉了20分鐘,滿眼都是空空蕩蕩的門店,偶爾見到的是維護和管理人員。
在商場一角,一個玩具店孤零零地開放著,店主通過翻譯對布朗說,已經是下午兩點了,還沒有看到一個顧客,一般要四到五天才能賣出一件玩具。他本人對這個購物中心已經不抱什麼希望,唯一的指望就是如果二樓店舖如管理公司所說的那樣已經租出去了,可能還能帶來一些人流,否則再過5年也不會有什麼改觀。
從華南新城開車3小時就到了大亞灣,這裡曾經是大片農業用地,現在卻是開發中的又一個衛星城。城裡高樓林立,到處是售樓廣告,高速公路入口也成了客戶爭奪的第一站。按照規劃,這裡將容納1,200萬人口,不過樓建成了,卻沒有一點人氣,更看不到廣告中宣傳的天倫之樂。就連政府媒體都承認,70%的新房無人入住。
在距離北京城車程2小時的一個名為綠島的新區,雙拼別墅每套30萬美元(合人民幣200萬)。小區旁邊是待拆遷的工業廠房。售樓小姐對布朗一行說,有意向購買要支付50%首付,餘下的一半在3年內付清。還說這裡環境安靜,綠化好,適合高收入人群,不過買家都是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她也承認,到現在為止,買得起的人還沒有住進來。有意思的是,交房後僅僅幾個月時間,小區內就出現了「出售」和「招租」廣告。
蝸居在北京城的打工族
這是位於窄巷盡端的一處老房子,10個房間擠了10戶人家,每間只能容納兩個人,租客公用廁所和水池,有一個小院子。來自四川的焦姓夫婦租了一個房間,10歲女兒只能寄放在老家。他們每週在美容院打工6天,月收入900美元(合6000元人民幣),要用四分之一來支付房租。無論如何努力,他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在北京買房的可能為零。他們也知道這裡不久就會拆遷,矗立起昂貴的高級公寓。焦先生對布朗說,房價太高是因為投機的人炒起來的,他不喜歡政府現在所做的。他還說,有房子住是基本人權,政府應該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廉價房,但對此並不樂觀。
趙剛(音譯)在一家國有房產開發公司工作,但他卻不得不和9個人擠在一處兩室戶的公寓裡,他的房間裡住了4個人。這樣的情景在北京並不稀奇。但被問及上千萬空置公寓的看法時,趙卻避而不答。他的解釋是,我不能告訴你我的觀點,因為我在地產界工作,我知道很多內幕,如果說了,會招來麻煩的。
著名社會學家,北京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對布朗表示,他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兩極分化,這很可能引起一場由窮人發起的革命。他還說,鄧小平曾經說過如果改革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是失敗了。而現在分化還在加劇。
塔洛奇也認為房產泡沫隨時可能破裂,一旦發生會使大量人群陷入貧困,而那時很可能導致社會動亂。
來源:SBS One Dateline
- 關鍵字搜索:
-
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