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個反應的時間(圖)
做事情的時候你給了自己思考的時間了嗎?對錯在命不由人,對錯難辨不由人,對錯無界不由人,對錯相容不由人……人遇到多少事,就會有多少對錯。活著是一個過程,你可以平庸的過一生,也可以瘋狂的過一生,但是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請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
刺激和回應之間,仍然有空間存在。在這片空間裡,我們有自由、有力量,去選擇如何回應。在我們的回應當中,蘊藏著成長和自由。
昨天晚上,我在公司加班,頭兒堅持要按他的講話內容編製工作計畫,我「按圖索驥」很不耐煩地寫著。這時我接到妻子的電話:「你在做什麼?」她不耐煩地問,「你知道我們家今天晚上請客,你到底在哪裡?」她生氣了。
聽到她的問話,我硬邦邦地答道:「是你約了這些人來吃飯,別怪到我頭上。我要加班,你自己去想辦法照應,我把事做完了自然會回來。」
掛上電話,走回辦公桌旁,我突然明白,剛才我對妻子的回應完全是消極被動的,語氣也是冷冰冰的。她的問題合情合理,她的處境十分尷尬:客人期望我出現,我卻不在場。我不但不體諒她,反而做出魯莽的回答,而這個答覆無疑將使問題更加嚴重。
我反省了自己,認識到自己犯了錯。其實我內心不想這樣對待妻子,不願我們之間出現這種不愉快的感覺。如果我有不同的表現;如果我更有耐心、更瞭解、更體諒她;如果我的出發點是愛護她,而非在那種環境下對她發脾氣,結果會大不相同。
問題在於當時我沒有想到這一點,我的反應只是出於那一刻的感受,我深陷在當時情景所導致的情緒裡。這些情緒是如此強烈,使我看不到內心真正想做的事。
幸運的是,我迅速地完成了工作。回家的路上,我心裏想的全是妻子和她的客人。到了家,客人已經離去,我圍著妻子連說幾聲對不起。很快她的氣就消了,就這樣,我心中的疙瘩也沒了。
我們很容易做出直接的反應,你是否也一樣?有時你跳不出當時的情緒,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你想「只要我當時停下來想一想,我就不會有那種反應,不會那樣做」。
人們若能依據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做出回應,而非剎那的情緒或情境,家庭生活必會更加美滿。我們都需要一個「暫停按鈕」,讓我們在事發與回應之間迅速按下,暫時定格,選擇自己的回應方式。
我們可以發展「暫停」的功能,也能讓家人學會「暫停」。
- 關鍵字搜索:
-
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