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慣了的中國人
回國深深感受到我們中國大陸人都是一路窮過來的,中國社會的一些奇怪現象都是和過慣了窮日子以及窮人乍富有密切關係。仔細想想,我們的父輩們哪個不是赤貧過來的呢?我小時候住在部隊裡,家裡條件算是比地方上好很多,但是依然記得那時候家裡幾乎家徒四壁,連傢俱都是部隊裡發的。我還記得那時候上廁所擦屁股都用的是報紙。
回到北京,仍然有朋友在議論換車的問題,什麼寶馬、奔馳、奧迪、帕薩特,什麼型號個個都門兒清。其實如果上三代人都是比較富裕的,那麼這一代人無論是開奔馳、本田還是捷達,都無所謂。有什麼大差別呢?唯一的差別就在於給別人看,別人看到你開什麼車會怎麼想,怎麼看待你。我在溫哥華,曾經有美國的同學踩著滑板上學,看似很拮据,其實這些人個個家裡都很殷實,住著豪華別墅,花園、車庫、游泳池……,一應俱全。這些孩子生下來就衣食無憂,長大了也就沒有攀比的概念,或者說攀比心不是特別強,或者說攀比心沒有國內人們強。
人越是沒有什麼,就越是要顯示什麼。
在北京看到報導,關於哪個女主持人拎什麼牌子的皮包,有的拎著愛馬仕,有的拎著路易·威登,其實和普通的皮包有什麼區別呢?無非就是別人看在眼裡,會知道你有錢,買得起名牌皮包,甚至還會高看你。假如上三代人都是一路富裕過來的,那麼你拎什麼皮包,真是沒有什麼大礙。在歐美國家,頂尖品牌的時裝和箱包,都是給明星和皇室成員使用的,真正老百姓並不追逐這些牌子。有幾個法國人用路易·威登的包呢?有幾個義大利人穿範思哲時裝呢?還不都是給亞洲人生產的?
窮慣了的人們,有的人乍富會樂於炫耀,也有更多人保留了節儉的習慣。我回到家中,發現我父母有很多空的瓶子捨不得扔,包括可樂瓶、生抽瓶、洗髮香波瓶、飲料瓶等等;很多壞了不能再用的小電器仍然留著,比如電熱水壺、充電器、手機等等;很多廢雜誌、報紙捨不得扔,要積累到一塊兒賣掉,即便賣了一兩元錢也覺得高興;還有用得沒有油的圓珠筆、干了的膠水、過期的掛歷等等。按說我們家經濟條件不算差,但是老年人還保留了貧困年代的節儉習慣。
我一回到家就開始收拾廢品準備扔掉,因為家裡東西太多了,不用的東西我都要清掃出門。在發達國家,人們經常扔完好的東西,包括鍋碗瓢盆、傢俱家電、書報雜誌、枕頭被褥等等,很多人會整理得干乾淨淨,並附有「免費」的紙條,將遺棄物放在公寓大堂、洗衣房甚至路邊等處,供需要者撿拾。有的是全新的,大部分是七八成新的,如果是很舊的就直接扔到垃圾箱裡了。我就撿過基本九成新的靠墊、枕頭、油畫、書籍、傳真機、火鍋、成套高檔瓷器、宜家傢俱、床墊等等。很多中國人認為不可理解,覺得老外扔掉完好的物品都太浪費,其實不然,看似浪費,這些物品免費被別人撿拾,重新使用,從社會全局來看,是利他、再利用、環保和節儉的好事,怎麼是浪費呢?我們中國人看問題是從個人和家庭角度看,以個人和家庭為中心,而西方人是從集體與社會角度看,以集體和社會為中心,因此不能簡單地判斷只有中國人有節儉的美德,而西方人則喜歡浪費。
我覺得問題的根結在於我們中國大陸人還是過慣了窮日子,三代人以後,中國大陸人的習慣會變得和發達國家的人們一樣,攀比心、顯擺心不再那麼強,而對廢棄物也不再那麼留戀了。
- 關鍵字搜索:
-
窮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