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絕技:石屏仿生煙盒舞(組圖)
煙盒舞
提起煙盒舞,大家並不陌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人或許手持煙盒,合著四弦聲,也能舞兩下,但多數人所能跳的只是一些極為普通簡單的大眾套路。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文明的進步,流傳民間的許多遠古仿生舞正逐漸被現代文明所吞噬,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在滇南石屏,至今還保存著數十套模仿動物特技煙盒舞,其模仿動作之嫻熟、形態之逼真、表演之細膩,看了令人拍手稱絕。
煙盒舞發源於風光秀麗的異龍湖畔,由原始的「踏歌」演變而成。據史料記載,煙盒舞共有200餘個套路,有自娛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形式靈活多樣,有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和集體舞,表現內容豐富,有表現青年男女的情愛,有勞動生活場景,有模擬動物形態。煙盒舞不受年齡性別所限,只要會跳願跳,即可參與,直跳到力盡方休。一般都要四弦作伴奏,故此,「聽到四弦響,心喜手腳痒」,在石屏,這句話是用來描述人們跳煙盒舞的一種喜樂心情。隨著煙盒舞的流傳與推廣,如今,已由民間自娛自樂走上了街頭及廣場,成為大眾娛樂為的一種健身方式。
在滇南一帶許多市縣,如今會跳煙盒舞的地方很多,但多數地方跳的煙盒舞只是極為簡單普通的一些大眾套路,如什麼《三步弦》、《斗蹄殼》、《六穿花》、《三門弦》等。在石屏,人們除會跳這些大眾套路以外,不少人還會跳仿生特技煙盒舞,這類舞動作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模擬動物動作創作出的,它技巧性強,動作難度大,講究四肢柔韌性與協調性,一般人不容易模仿。在石屏,這類仿生煙盒舞如今還保留有70餘個套路,有《鷺鷥捉魚》、《老鷹捉小雞》、《螞蟻走路》、《老鷹晒翅》、《猴子扳包谷》、《鴿子度食》等。煙盒舞在石屏不僅走上了街頭、廣場,成為一種廣場文化,而且成為當地眾多重大文藝節目重頭戲,仿生特技煙盒舞堪稱一絕,在節目中必不可少。
如今,石屏煙盒舞已走出家門,在國家、省、州重大節目文藝舞台上頻頻亮相,博得觀眾熱烈掌聲與喝采,今年,石屏煙盒舞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產業與旅遊業開發中,無疑成為石屏一張名片,一個亮點,引領石屏經濟騰飛。
為親眼目睹仿生特技煙盒舞,金秋十月,筆者慕名走進了煙盒舞發源地——異龍湖畔獅子灣村,村中文藝隊長彭蓮芬率領本村16位年輕姑娘,在異龍湖漁船上為我們表演了仿生煙盒舞,在不到一平方米的船頭上,眾人站著,稍有不慎就會掉進湖中,然而,年輕的姑娘們卻個個藝高人膽大,兩人一組若無其事站在船頭,向我們一一展現了《螞蟻走路》、《鷺鷥捉魚》、《老鷹晒翅》、《猴子扳包谷》等30餘套高難度高技巧特技煙盒舞。在藍天白雲下,姑娘們站在高高的船頭上與其說是在跳舞,不如說像一隻只鷺鷥和老鷹,在翩翩起舞,她們動作嫻熟,表演細膩,一個個高難度動作,全然不在話下,我陶醉於她們的煙盒舞中,俯下身子,食指在哢嚓哢嚓不停按動相機快門的同時,心中油然萌發出對姑娘們的敬佩之情
- 關鍵字搜索:
-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