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富不易妻」之德愧煞現代人
陳世美的故事,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如同《紅岩》的蒲志高和西方宗教裡的猶大一樣,都是背叛的代名詞。現在不流行革命和宗教,所以很少會有人拿蒲志高和猶大說事,但是,陳世美就不同了,他背叛的是婚姻,而婚姻是社會的重要屬性,難怪有人老是揪住他的小辮子不放。實際上,陳世美也夠冤的,十年寒窗,拼了半輩子才擠上科舉快車道,鴻運當頭做了皇帝的女婿,眼看著飛黃騰達之日就在眼前,突然結髮妻子秦香蓮找上京城,又碰到鐵面無私的黑包公,既斷送了前程,又丟了腦袋。陳世美的慘劇告訴我們,夫妻結髮之情是天經地義,是儒家道德規範之不二正統,任何人違反了,均必然要付出代價,古人在「富不易妻」的原則面前沒得商量。
熟悉唐朝歷史的朋友一定記得尉遲敬德這個人,李世民的得力干將,大唐的開國功臣。在《隋唐佳話》裡有這樣的記載,說李世民想把女兒嫁給尉遲敬德做老婆,按說是個好事,尉遲敬德四十開外了,而李小姐正青春年少,既娶了小嬌妻,又做了皇帝的女婿,這等美事,許多人做夢都想的,然而,尉遲敬德不干,他說,古人有「富不易妻,仁也」的老話,既然自己已經娶老婆了,就不能離棄。這理由非常得體,李世民不僅沒有生氣,還當場予以表揚,是為「帝嘉之而止」。看來尉遲敬德人如其名,確實「敬德」。
古代人對於道德層面的認同,有過於生命,所謂「朝聞道,暮死可也」,就是這個意思。在道德面前,生命、財產都成了小菜一碟,無足輕重了。在劉仁軌寫的《河洛傳》裡,有一個唐朝的官吏叫王志勝,被當時的頂頭上司家的小姐看中,欲招為婿。這個王志勝雖然不是科舉出身,卻熟讀儒家經史,篤信仁義教條,且與老婆感情非常好,又不願意得罪上司,就找說媒者分說理由,一是自己老了(實際只有四十歲),與小姐不般配,二是自己有病,而且很重,怕小姐嫁過來弄不好會守寡,三是自己家裡貧窮,擔心小姐將來受苦,道理說了一大筐,媒人就是不相信。王志勝憂心如焚,焦慮成疾,真的生病了,只好請假回家,這才躲過了這門親事。
宋仁宗時期,還發生過一起拉郎配的有趣故事,也頗能說明古人「富不易妻」的美德。嘉祐四年(1059年),泉州郡城人蔡確考中進士,當時的參知政事富弼想招蔡確做女婿,因為有人曾經寫文章譏諷過朝廷重臣近水樓臺搶女婿的事情,所以,富弼有所顧忌,不敢明著來,就請范仲淹從中說和。蔡確雖然年輕,只有二十二歲,卻是個明白人,自己已經娶老婆了,如果再娶富弼之女,那麼,誰大誰小?這就成了難題。況且,富弼和范仲淹都是當時名臣,大權在握,得罪不起,稍微處理不慎,自己的前途大概就走到頭了。於是,蔡確想了一招,把自己的難處當面直接告訴了范仲淹,並說:「若是相公您,該如何定奪呢?」看著眼前這位聰明的年輕人,范仲淹哈哈一笑,拍屁股走人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都能夠反映出古人普遍的婚姻道德準則。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也不論娶了多少小妾,能夠做到不舍棄糟槺之妻,維護婚姻的和諧穩定,就應該屬於「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美好品質。總比現在的那些花心男人見到比自己妻子漂亮的女人就蠢蠢欲動要好得多,娶了新的忘了舊的,「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當然不知道提倡。
陳世美的難處就在於,他要娶的是皇帝的女兒,不答應恐怕是不行的,而一旦娶了公主,公主是不能做妾的,更不會允許他娶妾。這就使得原配秦香蓮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空間,既不能繼續做陳世美的正妻,也不能退而求其次當妾。面對這樣的難題,陳世美為保全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同時也為了秦香蓮的性命,只好蓄意隱瞞婚姻的事實,他只能這麼做。陳世美的故事成於明朝,盛於清,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發現,明清之際的社會道德已經敗壞到了何種地步,需要陳世美這樣的反面典型來警示世人。趙炎認為,如今提起陳世美,同樣的意義也在於此。
- 關鍵字搜索:
-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