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中年空巢家庭」有增多趨勢(圖)
在中國大陸,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品嚐「對影少一人」的「空巢現象」,在城市,很多中年人家庭也開始遭受空巢所帶來的孤寂感,子女們在中秋節也不能回家團聚。
資料圖片:據調查,中國城市中空巢家庭佔整個中老年人家庭的40%,中年空巢的比例開始增加。(法新社)
中國新浪微博最近做了一項題為「中秋節在你心目中意味著什麼?」的調查,參加調查的1萬多人中,不少人感慨,自己今年不能陪父母過中秋了。中國某知名招聘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的獨生子女人群中,有56%以上的人表示,不能回家與父母一起過節。這就意味著今年中秋至少有近六成家庭出現「空巢」狀態。調查還顯示,近五年內,中國大陸有32%以上的職場人從來都沒有與父母一起過中秋節,其中以26-30歲的年輕人為最多。對於遠在外地,回家路途遙遠的職場人來說,三天的假期讓中秋團聚成了一種奢望,而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負擔、經濟因素等都成了阻礙職場人與父母團聚的障礙。
調查還顯示,表達無奈之情的職場人居多,佔30%以上。也有28%多的職場人表示思念家人,約27%的人感覺到愧疚。同時,有近9%的職場人表示,已經習慣了不能回家過中秋節的現狀。
中國《現代快報》網星期一的報導說,據調查,中國城市中空巢家庭佔整個中老年人家庭的40%,中年空巢的比例開始增加。有專家分析,以城鎮平均初婚年齡女性25歲、男性27歲為參照,假設婚後兩年生孩子,當他們的獨生子女18歲離家求學,他們進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齡通常為45歲至47歲。提前近15年進入「空巢期」,在「空巢」中生活15年後才進入老年階段。南京市人口專家預測,在獨生子女婚育期的到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住房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等背景下,「中年空巢」現象將普遍化。美國民間機構「勞改研究中心」的中國社會問題分析人士楊莉黎指出,實際上,中國農村地區的家庭經歷空巢現象已經很多年了:
「留守人口問題是中國非常頭疼的三農問題其中的一個惡果之一。牽扯到中國很根本的制度問題。一個就是土地制度問題。因為按照中央政府過去的設計,它是通過土地的方式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後來經濟發展之後,它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樣有一部分農民工出去做工就產生了留守人口的問題;還有一個相關的就是戶籍制度的問題。因為它實行農村城市戶籍的雙規制,所以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他的家庭是農村戶口,他又很難把家屬帶到他所工作的地方去。所以說一個是戶籍制度,一個是土地制度,我想是造成流動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近期這個問題是很難解決的。」
報導說,在中國,中年空巢家庭與老年空巢在特徵上又有明顯的不同,中年人大多年富力強,就運算元女不在身邊,但因為自己仍在工作,將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個人興趣等方面,因此,許多人表示暫時還沒有特別的不適應。
另據中國新聞網9月7號的報導,有調查顯示,在中國很多「空巢老人」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不容樂觀。北京市回民醫院曾對北京某街道的「空巢老人」生存狀況做過調查,有效調查對象855人,其中,慢性病患病率達88%以上,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疾病的佔31%,同時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的佔15%。
海外中文網路雜誌「中國事務」主編伍凡就中國的空巢現象表示:
「30年來留守這個情況的產生了農民工這一大群體。出來打工不能把家搬過來,所以留守的就只有婦女、老人、孩子。那麼留守人的中間,婦女的負擔最重。她們要顧老、顧小、顧家還要顧種田。等於說整個一邊天都給負擔起來了。所以說在中國自殺人口中間人口最多的就是農村婦女,並且在世界上比例最高。」
調查發現中,中國的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
有中國專家認為,隨著人口政策的影響和跨地域社會流動的加劇,中國「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進入空巢的年齡越來越年輕,空巢期也越來越長。與之相應的社會問題包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同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突出,在一些高齡化國家,老年人自殺較為普遍。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