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裔更適應移民生活(圖)
歸屬感影響滿意度
研究稱,隨著時間推移,移民父母的社區歸屬感越強。圖為多倫多唐人街。
移民收入普遍比加拿大出生的人低是個長期問題,不過研究發現,移民對加拿大的歸屬感,對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更大。對很多華人移民而言,因為對母國居住條件的不滿意,更容易滿足移民生活。特別是多倫多有50萬華人,語言的隔閡基本不影響華人的歸屬感。
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研究人員分析了2002-2008年間加拿大社區健康調查中的數據,發現雖然大部分加拿大人對生活都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但移民父母及孩子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及對社會的歸屬感都較差。
移民母親只有22.9%表示對生活「非常滿意」,加拿大出生的母親表示「非常滿意」的高達48.5%;移民父親表示「非常滿意」的佔23.6%,加拿大出生的父親則佔43.2%。
文化差異及語言障礙影響歸屬感
該研究認為,移民的滿意程度較低,43.5%的原因可以用用語言障礙及族裔文化差異解釋,隨著時間推移,移民父母的社區歸屬感越強,但對於10多歲的移民女孩來說,居住時間增長沒有明顯改善她們對社區的歸屬感。
對於女性歸屬感較差的現象,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經濟系教授伍麗(Frances Woolley)對大紀元表示,女性重視與家庭、父母、孩子及朋友的關係,遠離他們來到加拿大後,女性的心理不易適應。
另外,文化衝突對於女性來說更突出。伍麗說,她父母是英國來的移民,她上學時只能穿裙子(英國的習慣),「這使我感覺與別人不同,好像我不屬於這裡一樣。」
她說,移民家庭對男孩通常不太講究,比如穆斯林學生,男的穿著與其他學生無明顯區別;女生戴著穆斯林頭巾時就很突出,但她們如果不戴,就會受到父母責備。
男性移民通常需要工作,工作的環境會使他們獲得一些歸屬感。伍麗說,但對於在家照顧孩子的母親來說,就很難培養這種歸屬感。她認為,移民母親應該多參加子女學校的活動,從而增加與社會的聯繫,培養歸屬感。
加拿大擁有自由、穩定和良好教育
大陸移民萬女士2001年移民加拿大時是夫妻兩人。她表示,能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已經很開心。她的滿意標準是:「生活穩定,孩子教育條件好,沒有後顧之憂。」
萬女士:「因為在大陸沒有言論自由,有些想法不敢說時,會覺得很壓抑。在加拿大就沒有這些心理壓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英文不好,文憑不被承認,萬女士對這些都不太計較。她說,在中國時她有工作,但那裡的社會保障不行。移民加拿大雖然初期比較苦,但社會提供各種保障,使人比較安心。
萬女士的大孩子小時候上私校,現在上法語公校,課外還學音樂、舞蹈、繪畫、游泳;老二今年3歲,剛送去私校上學。她說:「有錢時,當然先投資孩子的教育。」
萬女士說,在大陸的學生學習壓力太大,沒多少機會開發其他方面的技能。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愛好,健康成長。
萬女士認為,瞭解學校及社區的情況很重要,但看起來她沒在參與社區上多花時間。
香港移民黃醫師1993年通過投資移民來到加拿大,當時已經超過55歲。他表示,雖然自己英文不行,但總體上是滿意的。生活質量比以前高了,比如住房,當時香港的價格很高,一個車位的價格,在這裡可以買一間房子。同時,加拿大的政治氣氛、生活環境及人際關係都不錯。
多倫多華人多 語言不構成歸屬間隔
大多倫多地區有50萬華人,也許這是中醫師得天獨厚的地方,黃醫師剛到就開了中醫診所。黃醫師很喜歡參加社會活動,剛來就去活賢社做義工。除了參加中醫界的活動外,也常去教堂服務。他說,他做義工特別受歡迎,包括去講課,做一些健康講座等。「他們很開心。能夠為社會做些貢獻,自己也很開心。」
他認為,他的英文不好不影響參與社區活動,因為接觸的基本是華人,沒有交流上的問題。
不過,黃醫師還是認為英文很重要。他說,病人如果不講中文,他只好找女兒做翻譯了。如果英文好的話,他可以看很多這裡出版的書。「對老人家來說,只好得過且過了。」
移民時間長 生活滿意度增
研究涉及的移民家庭收入,大約比加拿大出生家庭低1/3,這種收入差別被認為是移民父母對生活滿意程度較低的重要原因。但研究也發現,隨著在加拿大居住時間的增長,移民父親在收入增加後,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有明顯增加。
現在,萬女士家庭收入有了很大改善,已經買了房子,有了2個孩子。她說,如果剛來時的滿意度是1分的話,現在應該有6分了。主要是收入增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黃醫師也表示,18年來,因為給人看病,與病人、社區的聯繫越來越多,「感覺平穩了,對生活的憂慮減少了。」不但對社區有歸屬感,也打算在加拿大終老了。他說,孩子都在這裡安居樂業,也有孫子啦。「你叫我回去,也不會去了。」
- 關鍵字搜索:
-
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