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銀」驚現溫州民間借貸
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愈演愈烈,嚴重到讓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趕赴現場瞭解情況。溫州民間借貸危機逼得當地企業老闆逃債跑路和跳樓自殺,現在又逼得溫州民間借貸市場中的所謂「官銀」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何謂「官銀」?根據《南方日報》9月29號的報導,官銀就是國家公務員的錢,公務員巨量的資金以讓百姓痛恨的權力尋租方式進入所謂的民間高利貸借貸市場,以自己擁有的公權力謀取私利。在中國民間高利貸市場中興風作浪也好,推波助瀾也罷,官銀都不是「溫州模式」的產物,獨特的只是溫州的民間高利貸市場發展的規模最為驚人,程度最為瘋狂。例如,溫州永嘉人施曉潔擔保公司募集高利貸跑路事件中涉及13億元人民幣,中國有媒體透露,涉案的八成債主竟然都是公務員,有的甚至還是局級以上公務員。為此,北京著名經濟學者,從事中國民營企業諮詢的溫元凱教授表示:
「拿正當的財富去謀利,我覺得是合理的,但是投到高利貸裡面就是非法。現在一般追查的話,他也不敢說、也不好說,否則烏紗帽就要丟。根據我瞭解,中國現在民間資本非常龐大。而且現在股市也好、金銀也好,房子也好都已經慢慢失去它的投資價值以後,民間資金就像淹塞湖一樣,如果不加很好的管制的話,溫州高利貸只不過是一個決口出了問題,將來還會出現另外的決口。」
高利貸本身在時下的中國是一種不受法律保護的借貸關係,雖然談不上違法違紀,但對公務員而言卻是違法的,因為中國《公務員法》明文規定,禁止公務員「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與民間普通借貸不同,高利貸以營利為目的。然而,在廣東某地經商的帥先生表示,本是人民公僕的政府公務員其實是中國最富有的群體,他們手中錢「其中摻雜不少見不得光的黑金」,這些黑金的一個最好去處就是民間高利貸市場:
「中國最有錢的人不是商人而是當官的。官員的錢本來就是不能公開化的,來路不正,不可能去註冊什麼公司以他作法人,他通過私人、民間借貸放錢這種渠道賺錢比較穩,賺了錢也沒人知道。」
記者:「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被曝光,你認為會對這些所謂的官銀有什麼結果呢?」
帥先生:「能抽逃出多少就盡量抽逃出多少,抽逃不出來他也就只能認倒霉了。」
中國有調查顯示,溫州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當地民間借貸規模在1100億元人民幣上下,佔民間資本總量6000多億元的六分之一左右,相當於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這龐大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中有多少屬於所謂的官銀?溫州有銀行業內人士透露,曾經有高利貸集資者一個月中打出資金超過8億元人民幣,銀行初步查詢結果是「這8億資金出處賬戶的戶主都無法查找,要麼身份是虛構的,要麼人已經失蹤。」
現在溫州民間高利貸問題大白天下,下一步所謂的官銀是否在此市場會有所收斂,甚至退出?帥先生的回答基本是否定的:
「因為你也知道中國現在的經濟也乏力,只能靠其它的灰色經濟上賺錢。因為錢也總在不斷的貶值,當官的也怕錢貶值,所以才會走上這條路。你資金沒有地方去,而且共產黨的體制本來就有問題的,貪污、卡、拿、要、賣地,然後把我們中國未來十幾年的錢全都透支光了。大干快上,大躍進嘛,死要面子死爭功,從根本上成為投資體制的一個問題了。怎麼可能呢,體制沒改。」
針對官銀在溫州民間借貸中大量出現的問題,中國有評論說,這相當於間接公示官員的財產,所不同的是無法具體到一個個官員身上。為此,溫元凱教授表示,千呼萬戶但迄今還無法出臺實施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是一個遏制類似官銀等腐敗問題的利器:
「我國的政治改革,我國的廉政,就是官員財產能不能公開,作為公開財產這一條應該加快。如果這一條能夠強有力地推行下去的話,就能夠大大的掃蕩腐敗問題。所以為什麼吳金林(音)先生講中國可能將來最可怕的是權貴資本主義。」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過程中,溫州民營經濟的成功被冠以「溫州模式」。今天,這個模式出了問題,以至於溫家寶總理日前都去實地考察。中國媒體有評論說,中國古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禁止一定級別的官員「不得放債,違者要在屁股上打八十大板」。然而,目前以溫州為代表的官銀進入民間高利貸不是打一下官員屁股就能解決的,要打就要打以上帥先生和溫教授所說的體制。
- 關鍵字搜索:
-
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