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引子》揉不出回家的夢(組圖)
綿延五十年的思念與包容
父親的饅頭裡揉進了無止盡的思念,卻揉不出回家的夢
關於眷村二三事,1949年後爺爺、叔叔、伯伯們的故事…
面引子,俗稱老面或老酵母、面肥。過去沒有鮮酵母,要做饅頭得放面引子才能使其發酵,蒸出一顆顆真正的山東饅頭。電影以《面引子》為名,引出電影的開端,麵團與面引子更猶如兩岸之間的文化情感關係,難以割捨、糾葛不清。
1949年,國共內戰,代表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在節節敗退的情勢下,沿路「抓兵」。最後發現大勢已去,毅然地將整個政府連同軍隊,撤退到旁邊的小島—臺灣,那些當年年輕的部隊兵將們,也跟隨著政府遷徙。十多年以後,成了大家口中的「那些老兵們」,而《面引子》就是一部關於一個老兵的電影。
五十年 熟悉又陌生的家
電影以老兵孫厚成的故事為主軸。1949年,孫厚成是一個滿心期盼、即將當上父親的青年。那天,他迫不及待的與弟弟返家探望懷孕的新婚妻子祖寧,在回家的路上,剛好遇到國民軍隊在「抓兵」,讓弟弟當踏腳石爬上圍牆的孫厚成,因此來不及逃走,便被國民政府軍帶走。這一走,就是六十年,對於回鄉的夢想感到遙遙無期的他,在臺灣另組家庭。直到1999年,續弦過世,他終於帶著在臺灣生的女兒一同返回家鄉青島,但五十年的歲月實在太長,人事已非,元配祖寧已經病逝,留下的兒子也有了自己的女兒,並對於這個消失五十年的父親不能諒解,厚成便帶著複雜的情緒回到臺灣。十年過去,當兒子得知厚成病倒之後,終於決定帶著女兒來到臺灣,探視那個出生便與他分離的父親。
1949年,返家路上遇到軍隊抓兵,正要逃走的孫厚成(左)與弟弟(右)(網路圖片)
《面引子》不僅是呈現了在那個大時代下發生的一段故事,也深刻描述了故事中人物的親情、愛情、鄉愁、歸屬等種種情感,電影不單單只是指控了戰爭所帶來的悲歡離合、妻離子散,更表達出它對人們、對整個歷史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電影採用回憶式的插敘法進行,從孫厚成已成年邁老兵的現代作為開頭,他邊使力地揉著面引子邊回憶起當年,回家半路上無故地被抓去從軍。這一抓,不僅抓走了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也抓走了一個父親。五十年過去了,昔日被強迫而無力反抗的小兵,如今成了充滿無奈感慨的老兵,與一群有著相似經驗的老兵們敘說著從前與老家。
在孫厚成青島的老家,有著素未謀面的兒子家望,他出生便沒有父親,五十年後父親突然出現,更帶著同父異母的妹妹,原本就對於錯過母親最後一面的父親感到不滿的他,更認定了父親的背叛與無情,甚至對於同父異母的妹妹也無法相容。他對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怎麼這麼久才回來,別人老早就回來了。」對於那個對父親百般照顧、孝順的妹妹家宜,他更是有著爭奪正統、吃醋的表現。電影特別安排了許多場景,表現出兒子的複雜情緒與心態,像是對家宜不理不睬,甚至脫口稱她為外人,然而最後在青島與父親不歡而散,只讓叔叔去機場送別時,卻又偷偷地在機場窗外偷看父親離去的身影。
面引子 家族的傳承與記憶
饅頭,是貫穿整部電影一個重要角色。孫厚成每天早上都親自起來揉麵、做饅頭,一直到了臺灣、到老都一樣,孫家有自己做饅頭的祖傳手法及口訣。孫厚成不斷地做饅頭,那是家族的一種傳承的使命,也是代表家鄉的一部分,他將思念揉進麵團,靠揉麵來回憶當年。回到青島老家,兒子家望也揉著麵團、賣著家族傳承的饅頭。他也一起揉,還拔了塊面引子要帶回臺灣,在祖先的供桌上擺著「青島1999(抵臺後首次回鄉的年分)」的紙條,上面壓著的也是一個大饅頭。
看到在家鄉青島開業做饅頭的兒子,孫厚成有千言萬語在心頭(網路圖片)
回家 遲來的包容與接納
1987年政府正式開放探親政策,導演巧妙地利用兩段探親戲碼將整個故事串連。第一次探望是孫厚成回到青島老家,抵達家鄉的喜悅與親人的重逢,卻也感悟到那段流失的歲月所帶來的遺憾,並且發現到兒子對自己的怨恨。第二次探親,是家望得知父親病倒後,帶著女兒來到臺灣,在父親的住宅中透過照片、信件慢慢找到父親心中的那些痛苦回憶與最深層的情感,終於能夠體諒父親並拋開成見,解開一甲子的積怨與心結,成為真正的一家人。最後父親病逝後,將父親的骨灰分成兩半,一半留在臺灣、一半帶回青島,完成父親臨終想回老家的心願。
終於回到家鄉的孫厚成,卻只能面對元配的墳墓,內心激動不已(網路圖片)
編劇跳脫過去單純描寫老兵一心歸根的戲碼,更延伸了別的故事,以因戰爭失散兩岸的父子為主,帶出兩邊家庭的受到的影響與牽連,不過也許是因為想要訴說表達的情懷太多,情感戲的編排部分感覺過於緊湊,以至於沒多久就會有痛哭流涕的戲碼。每當情緒醞釀到一定程度時卻又被打住,讓觀眾直接進入到下一段情景。本片的演員橫跨兩岸,其中包括知名藝文表演者吳興國先生,他擔綱演出主角孫厚成,出色地掌握了長者的姿態。其他演員也非常投入表演中,但有些感情戲份的掌握顯得過於煽情,反而失去真實情緒的自然流露,稍嫌戲劇化。
1949 我們共有的大時代
兩年前,適逢國民政府遷臺六十年,龍應臺女士出版了一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內容描述在那個大時代下所發生的顛沛流離的人物故事,她在書中寫到:「從1949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六十年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問問對方,你痛在什麼地方?」電影呈現的不僅是老兵們自身的故事,更是臺灣人們所共同擁有的歷史回憶,讓那些逐漸凋零老兵們的故事能被人記住。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是戰爭下的犧牲者。
到現在,許多老兵們還是跟孫厚成一樣,即使在臺灣過了大半輩子,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心中還是有個永遠想念的「老家」,導演很細膩地呈現了老兵們的思鄉情懷以及矛盾的心情。每個人都一樣,總是渴望尋求自己的歸屬感,孫厚成兩邊都有家,原本的「異鄉」臺灣似乎快要成為「家鄉」,但卻又不是那麼地容易,總是有那麼點的遺憾在心中,就像手中緊握的饅頭一樣,放不下。
- 關鍵字搜索:
-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