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多觀察勤學習也能活得很精彩(圖)
作者的英語輔導老師John是美國某公司的前副總裁,他利用業餘時間在圖書館做義工,熱心幫助移民學習英文。圖為John老師在授課時與作者合影。
有人半開玩笑地總結海外的生活: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確有一定道理。除了幾代移民並扎根海外的華人,大多數是改革開放後出國讀書或通過其他方式出國定居的,我們這些人在國內完成了基礎教育,思想文化價值觀已經形成,在新的國家很難找到真正能共鳴的朋友,加上親人、朋友基本上在國內,這大概是我們常常深感寂寞的原因吧。
我們老祖宗有一句話:「既來之,則安之。」我個人的體會是:多觀察、勤學習,在海外一樣可以活得精彩。
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在美國就業,門檻比較高,對學歷和工作經驗都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進入一個行當前,要先接受一些文化和技能培訓。開始走上社會,不要對工作的要求太理想化,在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前,先找個工作把自己穩定下來,虛心向同事請教,熟悉工作流程,積累工作經驗。很多人都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而任何一個有專業要求的工作,上崗一段時間後,都要再回到學校去修一些課程,更新自己的知識。
學會與人融洽相處
工作之餘,我們總期待有自己的個人生活。在陌生的環境裡,交到一些合適的朋友、學會與人融洽相處很重要。我生活在美國加州,這個地方是一個世界各國各色人種的熔爐,除了在美國土生土長的人,很多移民都操著一口帶有自己國家口音的英文,要想跟他們相處融洽,首先要尊重他們國家的文化和熟悉他們的口音。我有一個從哥倫比亞移民來的朋友,因為有人攻擊她的祖國是一個販毒王國,感到自己受到冒犯而怒火中燒。
在與人交往中,你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見識和修養,遇到這樣的人出言不遜,你不必感覺受到歧視,只視為對方無禮。與此同時,要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做到自信,要尊重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正視文化和教育之差異
中國人很聰明是舉世公認的,可很多人對中國人有一種刻板的印象:不愛說話,只喜歡埋頭做事。在美國,學生從小就接受演講訓練,所以,大多數人說起話來眉飛色舞,這是他們的文化和教育結果。而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是含蓄和內斂,講究少說多做。對於這種差異,不要有太多的得失之心,事實上,在美國金融風暴裡,很多華人能在美國人公司裡穩紮下來,而很多美國人因為太會說話不肯做事而被炒魷魚,不就是我們文化的成功嗎?
人際關係注重細節
不管你是美國土生土長的,還是外國移民來的,說到底,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人際關係的成功。有些人認為,在美國生活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請客送禮,不要搞關係。這些是事實,但並不是說美國就沒有關係學。
任何行業,都存在各種各樣的關係。比方說,找工作升學,需要有人給你做「Reference」,就是我們國內說的推薦信。這個很關鍵,不僅考驗你平時累計的人際關係,更是對你人品、工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大檢驗。而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一個前提是提高與人交往的技能。這往往體現在一些細節上,比如:美國人把寵物當孩子養,用「他」或「她」來稱呼,帶著寵物睡覺,生日給它們送卡片,如果你熟悉他們的喜好,他們就會把你當朋友。再如:美國人喜歡用 「senior citizen」稱呼老人年,而不用「old man(woman)」,這是對老人家的一種尊重。平時多注意這些細節,對你的人際交往會大有裨益。
和朋友分享中國文化
這些年,我的外國朋友不是很多,但我的朋友們都懂得尊重中國文化。逢年過節,他們會跟著我穿上紅衣服,圖個大吉大利。我向他們介紹十二生肖,對應他們的屬相,趣談他們的性格特點;我告訴他們,中國古代是用月亮來計算時間的。至於食物方面,不同國家的朋友,我會先問他們國家的美食,再跟他們一起去品嚐。我會給他們介紹中國的特色菜,讓他們腦子裡的中國菜不再只是咕嚕肉、核桃蝦、醬油拌白飯等。回國探親後,我會跟朋友們分享我在回國時拍的照片,不僅有風景好、整齊漂亮的現代化建築,也有恬靜的鄉村、綠油油的青菜和稻田。
以上是我多年來在國外生活的一點經驗,希望能為剛出國的人提供一些參考。
- 關鍵字搜索:
-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