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環境監測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脫軌

 2011-11-06 21: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這兩天,媒體報導說大霧籠罩著半個中國。嚴格地說起來是不足半個,而是幾乎整個的東部。能見度很低,飛機取消航班,高速公路封閉,人們都擔心這是不是意味著空氣污染很嚴重。

一般而言,霧的形成與污染關係不是很大,空氣純淨的林區和海上也都起霧,但大家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是出自某種直覺,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因自然因素形成的霧消散得比較快,其時間大致是和濕度相關。乾旱地區的霧一般是短霧,大約一個小時之內就會消散了;潮濕地區往往下長霧,大約可以持續六小時左右。

那麼讓我們想像眼下這種籠罩小半個中國、持續幾天幾夜不消散的霧,算是什麼呢?恐怕沒有人敢說與污染無關了。於是乎呢,北京空氣品質突然就成了熱門話題。有媒體這樣描述:

「最近北京環保局公布的每日空氣質量報告中,嚴重時也僅為‘輕度污染’,如同‘輕度追尾’令人捉摸不透。官方和民間的感受一如既往地缺乏共鳴,環保NGO和不少市民自發拿起空氣檢測儀器,走上街頭,開始自測PM2.5,通過網路發布民間信息。」

另一個消息提到就是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發布的空氣監測數據,不少的市民在蘋果手機上免費查看美國大使館的數據。北京環保局說空氣質量是「良」或「輕度污染」,大使館的數據則是「有毒害」,這就實在是令人困惑了。

一位環保局領導的解釋很技巧,說「北京的空氣質量自己與自己比有進步,但需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整個句子是個勉勵、一個對更加清潔環境的許諾和信仰,當然也沒有完全否認存在污染,你還不能說人家在撒謊。話說到這個份上,滴水不漏,刀切豆腐、兩面光,真可謂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這位負責同志的另一句話是:「空氣質量不能看美使館所監測數據,建立空氣監測的站點需要在整個區域具有代表性,而且50米內不能有污染源,否則將嚴重影響監測結果。」這話說得也很對。美國大使館從來也不敢說他們的數據代表北京的空氣品質,相反他們不敢給偉大首都抹黑,不斷聲明這是給使館工作人員參考的內部數據,因為美國人有知情權。

但是網友們不幹了,有人挖苦道:「這好比說衡量國民的收入水平,一定範圍內不能有下崗工人或低保戶。這就要怪美國人不善於統計學中的「平均」了。要是從北京植物園裝一袋空氣,稀釋進去,還會是這樣的監測結果嗎?」

美國大使館是一個孤立的監測點,自然不能代表整個北京。另一個原因是人家是美國標準,測量的是PM2.5微粒,也就是直徑為2.5微米或更小的微粒;而中國環保部門測量的是PM10。事實上PM2.5這種更為細微的懸浮物上附著著大量的有害物質,能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進入肺部、甚至滲進血液,與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關。

據說環保部門正在制定新的標準,要把PM2.5納入監測體系,與國際社會接軌。果真如此,應該說是一個福音,只是政府當局將面臨更大的環境壓力了。原來在舊標準下還說得過去的空氣品質,就變得不可接受了。

讓我來說,上帝給我們造的感覺器官還是應該相信的。鼻子、氣管、眼睛,還是比較可靠的。七月份一位被稱為「中國環球飛行第一人」的華裔環球飛行家叫陳瑋的,飛到北京,機翼下茫茫霧海,降到離地100米,才終於看見了跑道。他十分感嘆地說北京上空是他飛行50天來遇到的最惡劣的降落天氣,飛過火山噴發的冰島都沒有遇到這麼大的霧。我想如果這幾天陳先生再來,能不能找到中國,恐怕都還是難說了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