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夫妻24載嚼飯餵大「嬰孩」

24歲的「嬰孩」

「不拋棄,不放棄」

24年,他沒有叫過一聲「爸爸」,一日三餐都需要父母咀嚼後餵給他吃。因患腦癱,他如同嬰兒一般終日只能躺著。當他「啼哭」時,父母會擔心他是不是餓了;當他臉上閃過笑容時,父母會激動得眼含熱淚。24年了,「啼哭」幾乎是他和父母間唯一的交流方式。

腦癱兒子

兒子的名字已是如此陌生

11月30日,在普蘭店楊樹房鎮河西村吳屯,記者見到了「他」。

「他叫什麼名字?」聽到這個問題,裹著頭巾、一臉倦容的母親李淑芳思索了片刻,轉頭問道:「孩子他爹,兒子是叫吳偉嗎?」丈夫吳全善也遲疑了一下,然後應了聲「是」。

對夫妻倆而言,「吳偉」這個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兒子的名字已經好久都沒人叫了——即使叫了名字,躺在床上的兒子也不會有所反應。

自從兒子8個月大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後,夫妻倆只是在報戶口、填病志的時候才會想起兒子的名字。

躺在床上的吳偉骨瘦如柴,露在被子外面的兩條腿如同擀麵杖一般粗細。同去的義工蔡學勝小聲說:「看他這個樣子,可能也就20多斤。」李淑芳聽了反駁道:「別看他瘦得嚇人,但怎麼也有四五十斤!」

24年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記者趕到吳家那天正是大降溫,呼嘯的北風吹在身上感覺格外冷。因為燒著火炕,屋內的溫度不算低,陽光透過窗子照在吳偉身上。這個24歲的小夥子偶爾會像嬰兒一般,嘴裡發出一些響動。

沒說上幾句話,李淑芳就開始抹起眼淚:「都24歲了,兒子一句話也不會說,都沒坐起來過。」因為對身體失去控制能力,吳偉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排泄前沒有任何徵兆。李淑芳只能找些破舊衣服墊在兒子身下,而且時不時要翻看一下,發現髒了就要及時換下來,「不然要生褥瘡的」。

當李淑芳掀開被子查看時,吳偉下半身暴露在眾人面前——因為常年癱在床上,吳偉的身體已嚴重變形,腰椎如同駝背一般彎曲,胯骨突出,整個臀部看起來如同是一個平面。

不知是看人多受到了驚嚇,還是長時間一個姿勢躺著不舒服,吳偉突然叫喊起來。坐在一旁的李淑芳趕緊把兒子抱起來,翻了個身,輕輕拍打,那情形如同哄孩子睡覺一般。漸漸地,吳偉平靜下來。

一日三餐都靠父母替他咀嚼

「他這麼叫,不是想翻身就是餓了。」李淑芳說著跑進廚房,端來一碗剛用開水泡好的餅乾。

在李淑芳看來,餅乾就是兒子最好的營養品。餵飯之前,李淑芳試了一下溫度,然後盡量把餅乾碾碎,「水太多不行,太干了也不行。」李淑芳說,水太多會順嘴流出來,要是太干了,兒子根本嚥不下去。

李淑芳一杓一杓餵著,吳偉配合著張開嘴。「今天還好,要是碰到他不愛吃的,嘴撬都撬不開。」站在一旁的吳全善說,前幾天,家裡燉了白菜,和上米飯和咸蘿蔔,可孩子硬是一口沒吃。

從兩歲時起,吳偉還出現了癲癇的症狀。「動不動就抽,每次牙齒都咬得哢哢響,特別嚇人。」吳全善說,有一次犯病他擔心兒子會咬到舌頭,情急之下把手指塞進兒子口中,沒想到手都被咬破了,也沒能阻止兒子上下牙「打架」。「滿口的牙都被他自己硌掉了。」吳偉也因此喪失了咀嚼能力。現在,無論是菜還是肉,甚至連米飯都需要嚼碎了才能嚥得下去。

因為發病沒有規律,二十多年來,夫妻倆一直輪流照看兒子。晚上碰到兒子鬧的時候,夫妻倆只能輪流睡,有時還要抱起來哄。哪怕到了農忙時,家裡也不敢離人。

堅強父親

鄰里說法 孩子能活到24歲全靠父母

「要是夫妻倆不上心,這孩子恐怕早沒了。」一個女鄰居告訴記者,這個孩子特別不好照看。每到深夜,鄰居們經常能聽到吳偉的哭喊聲。「有時鬧得厲害了,孩子把自己的腳都踢破了,我們遭罪是小事,關鍵鄰居們都跟著睡不著覺。」對此,吳全善一直深感愧疚。

鄰居見夫妻倆沒日沒夜扑在孩子身上,整個家都被拖累垮了,曾善意地勸夫妻倆放棄,但都被拒絕了。在吳全善看來,兒子雖然腦癱,但也是一條生命。「他看到我會笑,我怎麼能放棄?」吳全善說,雖然這麼多年,兒子從沒叫過一聲「爸爸」,也沒有任何肢體上的交流,但他只認一個理:只要這個孩子還在,他就是「爸爸」。

吳全善的弟弟吳尖波告訴記者,哥嫂在照顧兒子的問題上,可謂盡心盡力,這一點連他都覺得特別感動。「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一想到我哥那麼不容易,動不動就哭。」

今年秋收的時候,吳全善家收了些大米,兩口子捨不得吃,都賣了換回一些餅乾和方便麵(夫妻倆認為是好東西),留給兒子。在夫妻倆看來,「兒子已經不能再瘦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吳全善還有一個女兒,智力同樣不健全,丈夫也是殘疾人。平日裡,夫妻倆除了要照看兒子,還要抽出一部分精力照顧女兒。

危難之際 眾人伸援手幫忙建了個家

吳偉小的時候,夫妻倆發了瘋似的帶兒子看病,結果卻毫無起色。

在吳全善心中,有件事一直放不下:一次,吳全善帶兒子來大連看病,走投無路之際,他向一位同學借錢。沒想到對方直接給了他2000元錢。後來,吳全善送去兩隻公雞,同學又塞給他500元錢。雖然多年沒有聯繫,但吳全善仍感激不已。

為給兒子看病,家裡欠下不少債,但兒子的病情始終未見好轉。「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大雨真的將原本就破敗不堪的家淋塌了。正當一家四口人絕望之時,很多好心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有人送來紅磚,有人拉來水泥,還有人運來鋁合金門窗。吳全善說,這個家一磚一瓦都是別人給的,唯一一台電視機也是鄰居送的,這些他都記在心裏。

「我哥人緣好,脾氣好,是出了名的‘老好人’。那時,屯裡很多人見哥哥的家沒了,都主動過來幫忙蓋房子。」吳尖波說,當時來幫忙的人中午連口饅頭都不吃,都趕回家吃完飯後再回來接著幹活。「就這樣,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哥總算又有了一個家。」

懂得感恩 熱心老吳幫遍了全屯的人

吳尖波告訴記者,吳全善非常聰明,高中時的成績在班裡數一數二,後來因為家境貧寒沒能上大學,對此,他的老師和同學至今都替他惋惜。雖然吳全善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或學習,但擺弄電器絕對是一把好手。屯裡不管誰家電器壞了,或暖氣出了問題,吳全善一出手沒準就能修好。

吳尖波回憶,有一次,附近一家大型服裝廠新引進的一臺設備壞了,很多專業人士去了都修不好。「後來,我哥去了,結果還真讓他給鼓搗好了!」

從此,「吳全善會修電器」就在村裡傳開了。現在,無論誰家的電器壞了,都來招呼他。吳全善就是再忙,也會放下手中的活趕過去。「吳屯三百多戶人家,我哥基本都幫遍了。」吳尖波說,「3歲的孩子都能把我哥請動,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哥想回報大家。」

對話樸實父親

「我從來沒想過放棄」

採訪中,56歲的吳全善話始終不多,也難見笑容。或許,對56歲的他而言,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已經太多了。

記者:想過放棄這個孩子嗎?

吳全善:我從來沒想過放棄。如果想放棄,就不會等到今天。

記者:為什麼?

吳全善:孩子雖然腦癱,但也是一條生命。如果放棄或把他丟了,他肯定活不下去。這樣缺德的事,我們做不了。我媽也不會允許我這麼做。

記者:覺得他是個累贅嗎?

吳全善:是個累贅,但他是我兒子。二十多年了,我沒買過一件衣服,沒添過一雙新鞋,目的就是想省點兒錢,延長他的生命。

記者:他活著,你最大的欣慰是什麼?

吳全善:幹活回到家,他有時看到我會笑。有時他姐姐回來,他也會笑。儘管他不會說,也不能動,但我覺得他心裏明白。

記者:想過外出打工改善一下生活嗎?

吳全善:想過,也出去過,但孩子他媽一個人實在照看不了他,尤其是癲癇發作的時候,一個人根本整不了。

記者:現在最大的擔心是什麼?

吳全善:我和他媽年齡越大越大,體力一年不如一年,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如果有一個倒下了,這個家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記者:是不是覺得生活沒有奔頭?

吳全善:別人的日子是越過越好,我的日子是越過越苦,越過越替兩個孩子感到擔心。

記者:覺得命運不公嗎?

吳全善:不公,太不公了。有時我在想,為什麼我兩個孩子都有殘疾?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同樣都是腦癱,別的孩子能坐能走,有的還能說話,而我的兒子卻連床都下不了?

記者手記

愛心一路隨行

11月26日,在大連市友誼醫院的門診大廳裡,有人發現了一名棄嬰。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被遺棄的男嬰是健康的:沒有腦癱,沒有兔唇,更沒有先天性心臟病。

狠心的父母沒留下什麼,除了一張冰冷的紙條。紙條上記錄著他的出生年月。這一天,距離他出生剛滿一週。

生活中,我們見慣了這樣的悲劇:還有更狠心的父母,甚至將出生的嬰兒遺棄在了冰冷的道邊、騷臭的廁所裡。

為了逃避應盡的責任,他們寧願接受良心的譴責和道德審判。或許他們富有,活得自在,但絕不會像吳全善般踏實。

從結婚到現在,貧窮的吳全善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只因,癱瘓的兒子需要營養。

24年如一日的照料,不拋棄,不放棄。只因為樸實的吳全善認準了一個理:缺德的事不能幹。儘管,躺在床上的兒子永遠也不會叫他一聲「爸爸」。

癱瘓中的吳偉雖然沒了健康,丟了智力,甚至連朋友也沒有,但有兩樣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他不缺:那就是父愛和母愛。

當天的採訪,有一位義工和兩位熱心人士一路相隨,義工傾力相助,不願透名的熱心人士慷慨解囊。

當天,雖然冷,但處處溫情。向吳全善和好心人致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