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官需具備的智慧

孔子是一位聖人,雖然其一生經歷坎坷,仕途不順,但孔子心懷天下,明悟天道,了悟人生真諦,掌握了世間的法則。所以才能講出從天子到庶人的立世之道。孔子沒做過諸侯,但是也講出了諸侯立身於天地的道理,即長守富貴,保社稷,和其民,這就是諸侯的孝道。

諸侯是僅次於天子的王,那麼孔子認為諸侯就應該像《詩經·小雅·小曼》篇中說的那樣,「戰戰兢兢,就身臨於深淵之邊恐怕墜落,腳踩薄冰之上擔心陷落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那麼正因為諸侯有這樣的心境,才能在眾人面前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如果能夠做到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那麼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就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而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呢,就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後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這是諸侯的立身之道,也是諸侯能夠做到的最好的孝道。

《孝經》諸侯章這一篇講的是諸侯的孝道。可是表面上講的卻是諸侯如何保持自己的富貴,地位和社稷的安全,其實這也體現了諸侯如何在孝道方面的修行。保持了富貴,那麼奉養父母自然不成問題。完成了「事親」的第一步修行。保證封國的安全,自然對於穩定國家是有好處的。這就是對於天子的忠。這是「事君」的表現。而與黎民百姓和睦相處,才能立身於天地,得到神靈的保佑,得到天地的承認,這不就是諸侯的孝嗎!最終完成了「立身」的修行。

古代的諸侯到了現代中國應該算是封疆大吏了吧。諸侯的行孝之道,也有著層次遞進的關係,先是富貴不離其身,然後才能保社稷,而後才能與人民和睦相處。那麼現在的封疆大吏在自己所管轄的範圍內,卻是民怨載道,民憤極大,抗議之聲不絕於耳,究其原因,也許就是沒有執行孝道的緣故。作為封疆大吏地位自然尊貴,財物自然豐裕,可是很多人卻把這些當作了自己人生追求的終極目地,根本就不考慮家國的安全,更不考慮與黎民百姓和睦相處。他們想的是與民爭利,飲鴆止渴,殺雞取卵。引來的必定是百姓的反抗,家國的傾覆。那麼他們就更談不上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了,封疆大吏通常都是一言九鼎,根本就不會有反對的人。記得在一次中共的記者會上,當一個記者問了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女服務員被黨官強姦的事件時,被訪問的省委書記憤怒的奪下錄音筆,呵斥記者不應該如此訪問,其傲慢的態度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受到廣大網民的唾棄。若談到生活節儉、慎行法度,這些封疆大吏更是聞所未聞了,傳言昔年統治新疆十幾年的省委書記把持了新疆的各種資源財物,從而激化了民族矛盾,造成新疆人民十幾年處於高壓統治之下,最後在內鬥中下臺,結局慘淡。如此做官,豈不是害了百姓,害了自己。

記得一位前北京市長說過「反腐敗亡黨,不反腐敗亡國」。中共的統治體制給了腐敗的溫床,那麼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崇尚的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每一個坐上官位的人都是一種希望充分發揮自己的權利來攫取最大利益的心理狀態。而作為封疆大吏的人,這種心理尤其嚴重,歷來被拉下馬的一省首腦,其貪污腐敗的巨額財產,糜爛的生活非一般人所能想像。這種獨裁體制敗壞人心的作用真是巨大。所以說,孔子所說的孝道,不單單是對於國家,對於百姓,更是在教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如何做官,如何獲取財富,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心,如何保持自己的道德,否則在失去了良知和道德所得到的財富地位,都是不能長久的。

歷經千年,孔夫子的話在今天依然是那麼精確,可笑中共歷次運動破壞中國古老傳統文化,妄圖以馬列邪教來統治天下,甚至控制人民的思想。暴力的謊言怎能抵得過聖人的智慧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敬紙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