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訪中 救債還是拉生意?!(圖)
2月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陪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廣州參觀德資海瑞克隧道設備有限公司。圖為該公司總裁向默克爾介紹該公司的設備模型。
【看中國記者萬厚德綜合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月4日結束了為期三天的訪中行程。各方對此次訪問看法不一。德國媒體普遍認為,該見的都沒見著,與過去訪問無所差異,反映上也多已麻痺。中國媒體則是口徑一致的認為,此行對中德友誼與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也大篇幅形容德國為歐盟救債使者。不過從默克爾的談話卻不難發現,替德國企業拉生意才是此行本意,至於歐債,默克爾認為根本只是信心與紀律問題。而人權話題,權衡得失,也就只能表個態交代了事了。
對於默克爾這次訪中,德國全國性的期刊和報紙都做了大量的報導,對於協助劉曉波進行辯論的人權律師莫少平受邀被阻的消息,也都做了報導。左派媒體有評論說,莫少平受到德國使館邀請但不能參加會見,令默克爾丟了臉面。而一些保守媒體雖提到莫少平會見默克爾受阻,但一般都和廣州的經濟論壇新聞掛在一起討論。
BBC評論員認為,這意思是在說明,德國領導人在訪問期間不得不在經濟利益和人權問題上做出選擇。《明鏡週刊》也強調,中國國際地位增長的同時強硬聲音也在加強。德國第二電視臺也針對默克爾「人文訪問」受阻的報導,從國際事務份量的角度做分析指出,德國做為一個中等國家已經無法影響中國,不能在德國總理訪問日程安排上做決定。BBC評論員表示,默克爾訪問中國想會見誰最終沒有如願,之前也有先例,因此德國媒體反應不是很大。換句話說,從德國媒體的報導不難發現,德國媒體對中國人權議題早已經麻痺了。
出資救債沒共識 條件說喧囂
至於中國媒體方面,則是口徑一致大篇幅的報導了中國對歐債「深度的關切」。
據大陸內地媒體普遍報導,溫家寶2日與默克爾會談表示,中方有關部門正在對中國大陸透過國際貨幣基金(IMF)出資的具體方式,及透過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等管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進行研究評估。他還表示,有人稱中國打算買起歐洲,但這種擔心不符事實,中國無意也沒有這個能力,但中國會與歐洲聯手對抗眼前歐債危機。
不過臺灣媒體分析表示,溫家寶的談話中,對「出資救歐債」問題僅說「正在進行研究與評估」,尚無具體承諾;而中國對透過IMF出資,協助解決歐債問題,在民間和官方內部,也似乎尚無具體共識。雖然一些大陸高層官員,數度強調協助解決歐債問題,但大陸也有對於「人均所得不如歐洲的中國,為何要救助富裕的歐洲」提出質疑和反對的態度。
分析還指出,中國學官兩界對挽救歐債也提出不少條件說,包括市場經濟地位、尊重大陸人權問題的歷史和現狀、減少對大陸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取消對大陸資本到歐盟的歧視性政策,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官員所提的,透過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基金對歐洲的任何援助,都必須與IMF配額改革掛鉤,給新興經濟體更多話語權。在眾多「交換條件」中,哪一項是北京所堅持的?而西方和歐盟又能夠同意哪些?似乎都影響著中國真的出資救歐債的時間和腳步。
默克爾不求出資救債 唯願落戶歐洲
默克爾的訪中,各家媒體均關注可能的救債議題。對此,溫家寶也高調主動表達,但德中雙方的閉門會議,卻不曾對外公布歐債的相關討論。在訪問的過程中,默克爾也甚少著墨在如何挽救歐債。對於此議題,默克爾在2日首場的社科院演講中就開宗明義強調,歐債危機是信用危機,屬於主權債務危機,是競爭力的問題,並非是歐元出現危機,歐元仍是堅挺貨幣。默克爾說,解決歐債危機的辦法不應只是繼續投入資金。解決危機的最好辦法是歐洲各國加強財政紀律,唯有各國的預算規則得到更大的透明,才是治療歐債危機的根本。她強調,一覽子的財政紀律改革一旦起了作用,將促成歐盟脫胎換骨,成為明日一方霸主。
透過默克爾的談話,不難理解,默克爾對溫家寶向歐債提出經援計畫一事,態度上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分析認為,默克爾清楚,中國出手挽救歐債,勢必有所但書,除了前數的條件說,制裁伊朗的問題,甚至德國不怎麼有興趣的南海議題等,都將會是中國的「但書」,甚而波及美方。同時,默克爾對歐債一貫的態度就是加強財政紀律,在可控範圍予願意配合者適度援助,否則就離開歐元區。過多的財政支援,反而助長了違紀者的氣燄,將致使歐盟統一路遙不可及。換句話說,北京在默克爾面前對歐債表達高度的關切,恐怕是過於一廂情願,將默克爾錯認為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弄錯了對象。
分析認為,默克爾訪中目的,主要是拉中國投資德國企業。同默克爾此次訪中的包括德國多家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彰顯了此次訪中的務實意義。而在首場中國社科院的演講中,與人們認為默克爾會請求中國對歐洲債務問題的幫助預期相反,她並沒有公開提出讓中國購買歐債的請求,而是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落戶歐洲。
歐盟改革 中國押寶德國
分析認為,默克爾一行除了希望解決貿易壁壘問題外,更期望透過中國資金挹注方式,解決國內中小企業當前的財務困局。除可強化本身出口競爭力外,並可借由德國當地的法制,導正中國諸如智財權、勞資關係等不合宜的商業行為,避開在中國當地所無法解決的經常性智財權等經貿糾紛。由於對中投資上涉及產品的知識產權、投資需要中方參股等等貿易壁壘問題日形嚴重,有市場分析師預測,德方對中國高端科技的投資份額將趨緩,但在德國開放政策下,反向則看俏,對中輸出將快速成長,整體德中貿易也將快速拉升。
默克爾的訪中,在歐元區改革當下,中國自是高調歡迎,因為北京押寶默克爾主導的歐盟一覽子財政改革計畫,將會開花結果。北京認定,只要與歐盟龍頭搭好了線,後續的市場經濟地位自是垂手可得,而龐大的歐盟市場與強事的歐元,則是幫助中國擺脫了美元糾纏的夢魘。至於德國,更是需要中國,為的是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與中國龐大外匯對德國的投資。
莫少平訪默克爾遭阻,《南方週末》也沒去成,這該見的都沒見著,默克爾也未做太多表態,大概是默嫂看看德媒也都麻痺了,這廂也就權衡個中得失「默默承受」算了。喊得嘎聲震響的,到頭來,對西方外交而言,利益當前,人權成為可有可無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