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加美國影片配額 審查制度將主導成敗?(圖)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後,中國放寬進口美國影片限制,將提升片額70%,有民眾認為此舉意味著消極的電影市場開放,也有的認為將對中國國產電影產生衝擊。


2011年引起爭議的影視作品。(記者心語合成製作)

中國和美國就雙方間電影進口問題上的摩擦達成協議,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以3D或IMAX為主的電影;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

早在2009年WTO(世界貿易組織)便提出,中國政府對閱讀出版物、家庭娛樂影音製品(DVD)、音樂製品(CD)和影院電影的進口限制違反了《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的相關規定。美國政府其後對WTO判決表示歡迎。

官媒新華網星期日發表《美國大片進口配額增加意味著什麼?》報導認為,引入競爭觀眾受益最大,報導引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的評論表示「中國電影產業的整體規模仍然很小,處於缺少行業規範的無序競爭和「急功近利」階段。引入新的競爭者將對擠出市場泡沫、加速行業整合起到積極作用。「

不少網民對新簽署的措施表示贊同。有的說考驗國產片的時候到了,也有網民表示,每次不用再糾結電影院裡都是紅色影片,開放的姿態也多了不少選擇。

在北京從事藝術電影製作的陳先生星期一向本臺表示:選擇倒是多了一些,但是對於那種普通的,不太自主去接受國外文化的人來說,他們的選擇會多一些。對於以前比較自主的去接觸國外文化的人來說,影響不會特別大。這個對於美國的電影是比較有好處的,因為會增加票房收入,畢竟以前進口的電影不是很多。而且提高票房分賬這點很好。所以我覺得這個政策對美國是比較有利的。

網民守望自由在新浪微博表示「目前狀態下,國產片提高質量怎麼跟得上進口大片的節奏,前景堪憂。國產片要想提高,要想有觀眾,只有放開某些不必要的審批管制,給電影充分的創作空間,才能讓電影真正回歸本來面目。」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這是文化入侵,美國逐步侵蝕中國電影行業,影響其發展。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官方近日對影視業進行了一次整頓,明確限制了境外電視劇不得在黃金時段播出,並且嚴格限制長度不得超過50集,而在去年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卻大力宣揚「文化強國理念。

此次習近平訪美後中國大幅放寬進口影片限制,香港時事評論員周濱向本臺表示:這個與兩國的利益相關,爭取兩國關係更好。好萊塢大片的引進也是表示出第一是中國想要和美國搞好關係,第二也顯示出中國想要融入國際社會。這是因為在十八大之前,他們想要國內外相對穩定的環境,對於交班和接班有利。另外中國現在也想打出自己軟實力的牌,就是文化既向外擴展,也把外國的文化多一些引進來。這也是他們今年的一個姿態。

中國電影在政治審查背景下近年出品了例如《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紅色影片,而這些電影上映期間有關部門更是大開綠色通道推遲了同檔期的國外影片,使觀眾無片可選,強行推高了票房。去年年底出品的《金陵十三釵》也激起了不少「極端愛國主義」人士對日本的再度仇恨。

中國放寬美國電影配額後,網路爭議不斷。不少影迷和業內人士認為,政府不可能培養出好的藝術家,藝術之花也不可能在意識形態的嚴控下綻放。中國嚴苛的電影審查制度不僅僅把《無間行者》,《蝙蝠俠前列傳2》等所謂「對國家形象不利」的大片排除在國門之外,還將中國優秀電影徹底封殺,像張藝謀早期作品《活著》,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婁燁導演的《頤和園》,田壯壯作品《藍風箏》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等。

有網民表示,接下來最需要放寬的是電影審查尺度。新浪網友荊溪閒人在微博裡說,什麼時候能講一下文革時候的故事,反映一下那個時期國人的人性,肯定會很精彩。星皓娛樂董事長王海峰發微博說,放寬美國電影配額,其實沒什麼大不了,不必在意是否會衝擊了國片市場。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審查制度,我們擁有優秀的電影工作者,無數的好題材。我們不讓拍的,反而在引進片上放鬆了,這等於把市場拱手相讓,才是最大的傷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