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太平洋司令:美退役航母都比中國強(圖)
美國第二道防線網站載文指出,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2月16日召開有關中國軍隊和安全的專家會議,美軍前太平洋司令基廷在會上發表演講表示,他對中國海軍的發展前景表示審慎樂觀,他還認為美軍即使退役的航母也要優於中國改裝的第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文章稱,在中國國防和安全第二次年度會議中,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主席格倫-霍華德在其開場白中,準確指出了中國國防發展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重要性以及此次會議的價值。該會議把一些世界主要的中國觀察者聚集到一起,其中美軍前太平洋司令基廷首先致辭,稱在與亞洲國家打交道時,他遇到了兩個突出的主題。
資料圖:美國海軍退役航母:中途島號,中途島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1992年退役。
文章稱,首先,亞洲國家不希望美國人離開亞洲。他們視美國為其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雖然有時候這些國家會公開表明這一點,但是更多會在私底下這樣說。這些國家認為美國可扮演多種角色,包括盟國、合作夥伴、保護傘以及教官等。最重要的是,這些亞洲國家需要依靠美國維護地區穩定,確保海上通行自由。他們希望美國海軍定期在亞太地區行動、訪問港口、訓練部隊,以及應對人道主義災難。甚至中國也稱他們很重視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艦艇如何維持海上自由航行的問題。其次,基廷認為亞洲國家明確表示希望美國在亞太地區保持「一定的存在」。例如,大多數亞洲國家希望美軍訪問其國家,但不要在該國建立軍事基地。他們希望選擇美國前來和離開的時間。在他們看來,美國幫助提高馬六甲海峽通行安全的最佳模式是:美國向沿海國家提供設備和訓練,以使亞太國家能夠維持該海峽航道的安全,但不要建立永久美軍基地。
基廷稱,他對中國軍事發展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他認為,即使美國退役航母性能也要優於中國翻新繼建的「瓦良格」號常規航母。據稱,該航母使用滑躍起飛方式,且目前還未曾在遠離中國海岸的地方部署過。據他預計,解放軍將取得更大的進步,但也強調相對於解放軍,美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佔巨大優勢。基廷表示,雖然中國經濟穩健發展,但該國還面臨嚴重的人口和其他問題。基廷補充稱,就臺灣而言,雖然海峽兩岸軍事平衡長期以來都對臺灣不利,但中國大陸十多年來沒有以武力威脅臺灣,這主要有以下原因:北京方面認為使用武力會損害中國的名聲和經濟;中國大陸也擔心美國海軍會干預台海衝突;馬英九奉行避免挑釁性行為的溫和政策。
文章稱,基廷否認美國空海一體戰法是為了對抗中國,但也承認五角大樓——最近成立了一個空海一體戰法辦公室——希望中國注意到美國保護其全球存在和海上自由航行權的能力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基廷還非常擔憂中國不斷提高的網路能力。他認為,中國可能曾利用計算機滲透盜取其設計首款隱形戰機所需的信息。而且,解放軍還正試圖應用這些不斷提高的能力來完成其「信息化」進程。
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 (CV-2)是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的一號艦。她同時是美國的第二艘航空母艦,第四艘繼承了列剋星敦的艦名。在美軍中她的綽號又有灰夫人(Gray Lady)或列夫人(Lady Lex)。預案中列剋星敦號為戰列巡洋艦,受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所限,她被改為重型航空母艦。
命名與建造
列剋星敦號是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第一槍:1775年列剋星敦之戰。起初在1916年,她與姊妹艦薩拉托加號被設計為35,300噸的大型戰列巡洋艦;1919年一戰結束後,其規模則稍被縮小。1921年1月8日,列剋星敦號在霍河造船公司(Fore River Shipbuilding Company)設置龍骨,暫時賦予CC-1稱號。
但就在次年,世界海軍強國簽約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了主力艦數量與排水,列剋星敦號於建造途中,在7月1日被下令改建成航空母艦(日本的赤城號與加賀號亦有相似命運)。原設計的4座雙管16英吋主炮、裝甲、彈藥庫等被移除,艦隻排水量減低了8,500噸。艦側的裝甲被保留、而甲板裝甲則被強化。龍骨的大體結構與及水下防護並未更改。
設計上,列剋星敦號的飛行甲板長880尺、闊85至90尺、在水線60尺之上,平均吃水24尺1.5寸,人員編製則有2,122人(包括飛行員)。火炮裝置包括4座雙管8英吋/55炮、12座5英吋/25防空高炮及4座57毫米禮炮。她與薩拉托加號也是最後兩艘美國航母使用橫向彈射器。這彈射器可將當時最重的艦載機彈離60尺。起初艦上亦有起重機,可回收水上飛機及飛船,戰時則被改為防空炮。機庫最初設計可容納120架飛機,但及後卻只能裝上91架。
最終,列剋星敦號於1925年10月3日下水,完成適航測試後,於1927年12月14日服役。
服役期間(1928年-1941年)
1928年4月7日,列剋星敦號在母港加州聖佩德羅(San Pedro)加入了戰鬥艦隊。此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戰鬥艦隊中的列剋星敦號與薩拉托加號等,均活躍於美國西海岸,主要作訓練飛行員,與及航空軍事演習等等。每一年艦隊都在巴拿馬運河區、加勒比海或夏威夷進行演習,並為美軍提供了重要的航母戰略經驗(當時航母在海軍史發展仍屬探究階段)。演習期間,列剋星敦號的平均航速達30.7節,並能以34.5節航速航行一小時,相比當時其他艦級的軍艦,已屬高速之列(二戰後期的艾奧瓦級戰艦極速亦達35節)。
1930年1月列剋星敦號與薩拉托加號亦曾為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10萬居民供電一個月。由於當地冬季嚴重乾旱,水力發電中斷,美軍將兩艦龐大功率的蒸汽輪機-電動機接通岸上的電纜,成為臨時「發電廠」。總共供電425萬千瓦。
1930年至1932年間,日後的五星上將恩斯特·金恩曾為列剋星敦號艦長。而1931年,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萊因亦曾在艦上工作。
列剋星敦號亦是美軍首批軍艦裝上CXAM-1型防空雷達。
二次大戰
1941年的大半日子,列剋星敦號主要在夏威夷進行演習。當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她正與機動團12(Task Force 12)運載飛機,支援中途島。列剋星敦號即時派出偵察機搜索日軍,並與企業號前往歐胡島西南守備,在12月13日返回珍珠港。
1941年
次日,美軍打算派列剋星敦號突襲賈魯伊特環礁(Jaluit Atoll)上的日軍,以減低威克島的壓力,但計畫在20日就被更改成直接增援威克島。23日,威克島淪陷,兩艘航母於27日返回珍珠港。
1942年
直到1月11日,列剋星敦號都在歐胡島-約翰斯頓-帕邁拉三地之間進行巡邏。當日,由威爾森·布朗(Wilson Brown)中將指揮的機動團11(Task Force 11)組成,由列剋星敦號擔任旗艦。在2月16 日,艦隊前往攻擊拉包爾,途中於2月20日被兩波共十八架日機攻擊,列剋星敦號的戰機與防空炮卻擊落了十七架。其中飛行員歐海爾(Edward O'Hare)更在一場戰鬥中擊落五架,成為單次戰鬥皇牌。
列剋星敦號在珊瑚海巡航至3月6日。當日她與約克城號的機動團合組,前往突襲歐文·斯坦利山脈(Owen Stanley Mountains),並於3月10日將薩拉馬瓦(Salamaua)及萊城(Lae)的日軍運輸補給徹底摧毀。稍後列剋星敦號返回珍珠港,於3月26日抵達。
4月15日,列剋星敦號為首的機動團準備再度出擊。這段期間,艦身稍作維修,艦上的8英吋炮被移除,改為裝上四聯裝1.1英吋防空炮。她於5月1日加入機動團17,與約克城號前往珊瑚海,阻止日軍向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擴張。
原標題:美前太平洋司令冷笑:美退役航母都比中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