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香港在英國統治下較現在更好(圖)
華爾街日報照片暗示當年的英女皇,仍然受到香港人民的尊敬。
針對香港官場目無法紀,高官如唐英年、孫明揚之流知法犯法違規僭建,《華爾街日報》言論版編輯Hugo Restall雷斯塔爾在該報發表署名評論,題目是「香港在英國的統治之下較現在更好」,版面而且配了一張合成圖,圖中顯示英女皇一個發亮的頭像,下面是各個民族的工農階級聯手走向光明。暗示當年的英女皇,仍然受到香港人民的尊敬。
評論指出,回歸前後香港政府其中一個最大分別在於「香港的英國高官需要向一個由民主產生的英國政府負責,而倫敦亦要小心翼翼的管治好香港這個殖民地」;但「現在的特區政府只需向一個寡頭壟斷而且是貪腐濫權的政府負責」。
雷斯塔爾一開始以下屆特首熱門人選唐英年慢動作的自我毀滅作為文章的引子,回想到1997年回歸之前,前《遠東經濟評論》總編輯戴維斯的一篇名為「為殖民主義喝采兩聲」的演說,內容提到為什麼香港在英國的統治下可以繁榮。雷斯塔爾說,處理香港事務的中國官員,有空應該重溫一下。
雷斯塔爾引述戴維斯的言論來試圖分析港英政府與特區政府的分別。戴維斯說,香港當年有一個高效率的公務員班子,人人對工作要求嚴謹,那怕是最細微的流程,也要跟足本子辦事,外界看來似乎有點過於官僚,但卻正好營造一個尊重法治和防止濫權的機制。
評論又說,公務員的上司都來自倫敦的職業官僚,他們儘管高傲自大,對媒體的批評也會表達不滿,但他們至少會回應大眾輿論,因為香港的英國高官需要向一個由民主產生的英國政府負責,而倫敦亦要小心翼翼的管治香港這個殖民地。
雷斯塔爾又引述戴維斯的演說指出,香港公務員對工作的認真和嚴謹,理由正好是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正在為一個合法性受到質疑、一個外來的政權、一個沒有民主的政府效力,他們所以都致力免使社會大眾遭到疏離,「他們如履薄冰的工作態度使他們處事更為敏感」。
評論繼續指出,英國高官大多在退休後都會返回老家,因此收受香港本地財閥的利誘,情況相對較少,倫敦亦會對他們頒發OBE勛銜或退休長俸,港英時期地政總署的高官不會因為害怕得罪大地產商而擔心他的兒子找不到一份工作。
文章指出,今天的特區政府也沒有民主,但這個政府只需向一個寡頭壟斷而且是貪腐濫權的政府負責。這個分別引發了不少後遺症,大多數都與土地有關,而房地產正好是香港最大財富的來源。近年來,地政總署在與地產商洽商協議時犯了很多「錯誤」,讓地產商平白獲取億計的暴利。處理地產事務官員很多又在退休之後為地產商服務,造成社會大眾對政府的施政產生疏離感,認為香港已沉淪成為一個裙帶資本主義。
(文章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