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樓市租售比 還需5年以上才健康(圖)

中國房地產業恢復健康租售比,也許需要5年以上時間。

房地產租金價格指數,能夠反映消費、收入與通脹的影響。通常而言,房租上升反映消費品價格壓力上升。買不起房,可以租房住;租不起房,只有離開工作地尋找消費成本更低的地區。因此,租房市場的變化顯示了一個地區的收入、消費臨界點。而商品房價格不同,常常反映貨幣泡沫與投資預期收益,在2011年以前,作為投資品橫行於世,反映的是投資品價格,與消費有關,但關係遠不如租賃價格密切。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中國的房屋租賃指數經歷了一個緩慢上升的過程。從房地產走向市場化的1998年開始到2009年,以上年基數為100計算,房屋租賃價格總指數分別為1998年的102.40,1999年的98.50,2000年的102.40,其中較高的是2001年的102.80,2007年的102.60,在100以下的為1999年的98.50,2009年的99.40。由於以上年基數100進行計算,因此房租價格讓人感覺上漲較為溫和。

就具體類別而言,住宅租賃價格較高,而辦公用房、商品用房相對較低。住宅租賃價格漲幅超過辦公用房與商品用房,說明與居民住房切實相關的租賃熱度超過了商業與辦公熱度,商業工業空心化,這是租賃市場市場價格難以繼續上升的表現。

與租賃價格相反,無論是商品房、住宅還是非住宅,房屋銷售價格指數明顯高於租賃價格指數,總指數分別為2003年104.80,2004年109.70,2005年為107.60,2006年為105.51,2007年為107.60,2008年為106.50,2009年為101.50。上述數據由下逐級上報,未必準確,2009年指數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受到市場人士的猛烈抨擊。但由此可以大致看出,在此期間,中國房屋銷售價格迅猛上升,既超出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脫離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在貨幣的瘋狂輔佐下,一騎絕塵成為最耀眼的投資品種。這一階段中國房價上升之猛烈,恰與同期中國土地交易價格指數的迅猛上升互相印證。

近兩年,情況出現逆轉,房屋銷售價格受到抑制,而租金開始迅猛上升。這說明在金融去槓桿化背景下,房地產逐漸褪去投資品的光環,恢復消費品的真身。消費品價格猛漲,則說明實際上的通脹壓力大幅上升,一旦超過工資增速,將成為普通工薪階層的不可承受之重。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發布的《2011年北京租賃市場年度報告》,2011年一線城市的住宅類租金水平整體均呈現上漲態勢,其中北京租賃市場增長最高,成交月平均租金3280元,年度(同比2010年)漲幅為13%。

在房地產調控的2010年,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變化,房地產價格受到抑制,而租賃價格快速上升。在貨幣收縮之下,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的價值被市場打上了一個問號,但由於此前貨幣發放過多,從最低工資到原材料的普遍上升,通脹壓力增加,導致租賃價格大幅反彈。如果一線城市的房地產租賃價格繼續維持2010年、2011年的態勢,那麼這些城市將繼續出現消費價格上升的空心化現象,直到煤氣水電、房屋租賃等消費品價格的龍頭被強有力的手拉住。

租售比與房價收入比一樣,是衡量房價是否健康的重要體溫計。在2010年以前,由於房價瘋狂上升,而租金溫和上升,導致中國樓市的租售比越來越離譜,大城市甚至在500以上,意味著靠租金要42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房價脫離了地球引力扶搖直上。人們買房子不是為了出租獲利,靠微薄的租金也無法獲利,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捂盤等待資產升值,而後轉手套現。這是典型的貨幣泡沫與房地產泡沫。

現在房價回穩,在近幾年的時間內沒有大漲的空間,而房租上升,則租售比逐漸回落到正常範圍內。不考慮其他因素,設想一座購價100萬元的住宅,如果租售比在200,不考慮利率成本,則17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月租金將高達5000元。如果計入通脹,以每年4%的CPI增速,則需要26年,如果房租每年上升覆蓋通脹,仍然可用17年收回成本。

考慮到中國的收入與市場現金擁有量可能被低估,租售比200到300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以2010年、2011年的租金漲幅,而房屋銷售價不漲,不計入其他變數,那麼,多數城市在未來五到十年可以恢復正常的租售比。

如意算盤雖然好,但別忘記租金上漲,租房者心驚,物價與工資是民生生命線,重要性不亞於房地產銷售價格。再次強調,租金上漲有臨界點,那就是有當地的工商業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為支撐,否則租金上升就是以通脹的方式讓租售比健康,其實更不健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葉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