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凜然深受民眾愛戴的驅鬼捉妖之神(圖)
鍾馗不但是民間信仰中的捉鬼、?鬼神癨,更是戲曲、小說中的驅鬼捉妖煞星。有關鍾馗的戲曲,有明朝無名氏《慶豐年五鬼鬧鍾馗》。有關鍾馗的通俗小說,據孫楷第的記載,有明朝萬曆年間刊行的《鍾馗全傳》、清康熙年間寫成的《斬鬼傳》和和乾隆間成書的《平鬼傳》。胡萬川認為這三部有關鍾馗的小說,可以分為兩類:《鍾馗全傳》是就鍾馗神話加以擴充敷衍而成的神話故事,亦是現存最早的鍾馗小說。至於《斬鬼傳》和《平鬼傳》則是藉鍾馗斬鬼故事而寫成的諷世小說。
一、鍾馗神話的由來
1、鍾馗由"終葵"而來
上述戲曲、小說的主角--鍾馗並非歷史人物,乃是虛構的斬鬼神癨。有關鍾馗的由來,可能由逐鬼法器"終蔡"而來。此外,鍾馗與儺儀有密切關係;鍾馗亦有可能由儺儀中的方相轉化而來。另外,鍾馗更與門神:神荼、鬱壘有一脈相承的降鬼屬性。有關鍾馗這個名字的來源,暫時仍未有肯定的答案。較為可信的解釋是"鍾馗"乃由"終蔡"衍生而來;由驅邪法器,演變成人物的名稱。這個說法由楊慎(1488-1559)等人發其端,到顧炎武、趙翼(1727-1814)等人而確定。楊慎《丹鉛摘錄》載:"大圭終葵首。疏:齊人謂椎為終葵。"楊慎引用《周禮》解說"終葵"是個椎子。胡萬川亦推測古人有一種像椎的法器,齊地方言稱之為"終葵"。唐代及六朝時候運用"鍾馗"一辭時,常常有"終葵、"鍾馗"等寫法互為襲用的現象,可見"終葵"與"鍾馗"的密切關係。
楊慎以鍾馗由"終葵"衍生而來的說法,就成為顧炎武等人理論的先河。顧炎武《日知錄》中引申了楊慎的說法,指出"終葵"本為逐邪之物:"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為耳。""終葵"有可能由逐邪法器,漸漸被採用作為人名而有鍾馗之名。《日知錄》載:"魏書:堯暄本名鍾馗,字辟邪。"此外,又有淮南王佗子名鍾馗,有楊鐘葵、丘鐘葵、李鐘葵、慕容鐘葵、喬鐘葵等。由《日知錄》之載,可見古人有用鍾馗或鐘葵為名之習。趙翼《陔餘叢考》更在顧炎武說法的基礎上,指出由"終葵"演變為"鍾馗"的軌跡。趙翼認為"終葵"本為逐鬼之物,後世以其有辟邪之用,遂取為人名,並附會為真有鍾馗其人。由楊慎、顧炎武、趙翼等人的推論,"鍾馗"一名的由來,可能是由"終葵"--椎,這個逐鬼法器衍變為人名,再演變為逐鬼神癨之名。
2、鍾馗與儺儀和方相的關係
鍾馗的由來,除了可能由"終葵"這個逐鬼驅邪的法器而來外;鍾馗與儺儀,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胡萬川認為鍾馗貌寢及兇惡的造型,有可能由儺儀中的方相轉化而來。儺儀是古代一種驅鬼逐疫的儀式,這種假面跳神,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質。儺儀在孔子時代已經存在,最早見於《論語》。〈鄉黨〉篇載:"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朱熹(1130--1200)注曰:"儺所以逐疫"。原始信仰認為疾病、災難,都由某種精靈、鬼物作祟,就像毒蛇、猛獸一樣,可被驅逐。儺儀就是驅鬼逐疫的儀式,分宮廷儺和民間儺。
古代的儺儀,陣容強大。儀式的主角為方相,另有"?子"。據《周禮》〈夏宮〉載方相作"蒙熊皮"的打扮;他們是巫的化身,而"?子"即少齡黃門子弟組成的舞隊。古代的宮廷儺,具一定的規模。《後漢書》〈禮儀志〉所載的儺儀,除了有方相外,還有為數一百二十人的"?子"舞隊。另有"方相舞"、"十二獸舞"。陣容強大、熱鬧喧嚷的儺儀,目的在造成一種強勁的聲勢,以"威嚇"疫鬼或邪崇,達到驅妖邪的效果。
鍾馗與儺儀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在宮廷儺和民間儺中,都佔一個位置。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宮中所舉行的大儺儀,行列中除門神、判官外,亦有鍾馗。鍾馗除了出現在宮廷儺中,他在民間儺如"打夜胡"和"跳鍾馗"中,亦扮演了"人形神癨"的角色。《夢梁錄》"打夜胡"一則便記述了鍾馗在民間儺中的角色:"街市有貧丐者三五人為一隊,裝神鬼、判官、鍾馗、小妹等形,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儺之意也。"從"打夜胡"的記載,可見鍾馗在宋代民間儺儀中,已是主角之一。這類民間儺儀,本意是在每年陰氣將盡,陽氣萌生時,把象徵"土"的狐狸驅除,後來則增加了巡門乞錢的自由度。民間儺儀中的"打夜胡"之習,到後來發展成為"跳鍾馗"的風俗。顧祿《清嘉錄》就有跳鍾馗的資料:"丐者衣壞甲冑,裝鍾馗,沿門跳舞以逐鬼。"無論是宮廷儺,抑或民間儺的"打夜胡"和"跳鍾馗",皆可證明鍾馗神話,與儺儀有密切關係;鍾馗在儺儀中扮演了人格神的角色。
鍾馗是儺祭中出現的人格神,這個驅鬼神癨,有可能源出儺儀中的方相。鍾馗的造型就如胡萬川所說:"鍾馗形相之特別醜惡,則正是方相裝扮的轉化。"鍾馗與方相的共同點,就是外貌上的"醜惡"。方相是古代儺儀的主持,至於方相的扮相,可參考《周禮》。〈夏官〉一則有以下的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蒙熊皮表示先民對猛獸崇拜,因為古人視熊羆為百獸中最凶猛有力的動物。方相氏身蒙熊皮,亦代表從擬獸中獲取神力。"黃金四目"是指臉上戴著面具,假面上綴的黃金製造的四目。方相醜惡的裝扮,可以收到以鬼嚇鬼的效果。鍾馗醜陋的外貌,便可能由頭戴可怖面具的方相氏轉化而來。人介於神鬼之間,敬神而又怕鬼,神如不能制鬼,則不能以慰民心。貌寢的鍾馗就是在這種能制鬼的心理下,創造出來的人物;專門捉鬼逐疫,為民除害。
3、鍾馗與神荼、鬱壘的關係
鍾馗的由來,除了可能源自"終葵"和方相外;他與降鬼的神荼、鬱壘亦有相類的性質。神荼、鬱壘能降伏鬼魅。應劭《風俗通義》載:謹按:《黃帝書》:"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神荼、鬱壘是審查、除去為禍人間鬼物、"性能執鬼"的使者。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人們"造桃扳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之門神。"神荼、鬱壘作為門神,用以治邪;鍾馗亦有類似的作用,人們懸掛鍾馗像,用意就在驅邪。由此可見神荼、鬱壘與鍾馗,在驅鬼意義上一脈相承的關係。由以上的討論,可見鍾馗與"終葵"和儺儀的淵源;而鍾馗亦有可能由方相轉化而來。此外,鍾馗更與門神--神荼、鬱壘,有相關的降鬼屬性。
二、鍾馗的形象
有關鍾馗故事的記載,以北宋沈括(1031--1095)《夢溪筆談》為最早。至明朝《天中記》錄《唐逸史》所載的鍾馗故事,便大致定型。沈括《夢溪筆談》之《補筆談》中,記載了當時所見的鍾馗圖像,卷首載有鍾馗?鬼的典故。唐玄宗(712--756年在位)開元時講武驪山,還宮後染恙,夢見大小二鬼,小鬼"竊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至於大鬼;即鍾馗,則有以下的記載:"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一臂,顅雙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上問大者曰:’爾何人也?’奏云:’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玄宗夢見鍾馗捉鬼及?鬼後,疾病竟霍然而愈,因而命吳道子畫鍾馗圖像,"頒顯有司,"以祛邪魅,兼靜妖氛"。
鍾馗傳說,至《天中記》所引的鍾馗故事,便大致定型,並成為《斬鬼傳》和《平鬼傳》的藍本。大方指出沈括的記載比《天中記》所引《唐逸史》故事,更為原始和樸實。在沈括的記載中,玄宗夢見的小鬼,並沒有名字,至《唐逸史》小鬼已被冠以"虛耗"之名。此外,《唐逸史》所載的鍾馗,亦增添了細節。《夢溪筆談》載:"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士也"。這段記載,至《唐逸史》就變為:"武德中,應舉不捷"。朝代由唐玄宗,改為唐高祖(618--626年在位,武德是唐高祖的年號)。另外,有關鍾馗之死,《唐逸史》亦增加了觸殿而亡的劇情。鍾馗在《天中記》所引的《唐逸史》裡,被塑造為科舉失利,憂憤自殺的失意士人,這個情節便成為後世鍾馗故事的藍本。
1、貌寢的驅魔神癨
鍾馗神話歷代不衰,在唐朝鍾馗神話便盛極一時。不但皇帝鄭重地把鍾馗畫像賜有司以祛邪,群臣如劉中丞、杜相公,更受寵若驚的請大文豪劉禹錫代作謝表。《夢溪筆談》亦載:"熙寧五年,上令畫工摹?鐫板,印賜西府輔臣各一本"。由此可見由唐至宋,君主都有歲暮賜鍾馗畫像給大臣之習。此外,據《夢梁錄》記載,宋代人民亦有懸掛鍾馗像之習尚,可見鍾馗神話之盛。
鍾馗是降妖斬鬼的驅魔大臣,後世的鍾馗故事中,鍾馗不但保留了貌醜的特徵,他更是妖邪的煞星,並在性格上保持正氣凜然的特點。相貌奇醜,是鍾馗的一大標誌。《斬鬼傳》和《平鬼傳》中,鍾馗便因貌寢而被唐德宗嫌棄,未能高中狀元,憤而自殺。《鍾馗全傳》中,鍾馗狀如妖怪,被張讓夫婦"疑是石馬精,不肯留宿。"(卷二)
鍾馗除貌醜外;後世有關鍾馗的作品,還把反他塑造為奉旨斬妖除魔的妖邪煞星。《鍾馗全傳》中鍾馗乃武曲星托生,獲玉帝賜寶劍與神筆,任陰陽降妖都元帥,"收天下之妖魔。明朝無名氏《慶豐年五鬼鬧鍾馗》雜劇中,鍾馗亦被封為判官,奉上帝之命,"管領天下邪魔鬼怪"。(第三折)清朝《斬鬼傳》有別於明代的鍾馗故事,書中的鍾馗既不是武曲星托生,也不是奉玉帝之旨斬妖的大使;而是奉人間天子唐德宗之諭:"遍行天下,以斬妖邪"的驅邪大神。(第一回)至於神通方面。亦遠不如明朝作品中的鍾馗。《斬鬼傳》裡的鍾馗,既沒有《鍾馗全傳》中寶劍與神筆,(卷二)也沒有《慶豐年五鬼鬧鍾馗》中,能保五穀豐收的神通。(第四折)劉璋《斬鬼傳》中的鍾馗較少神通之能,但卻是較具人性與真實性的斬鬼使者。
2、正氣凜然
鍾馗故事系列中,鍾馗除了是斬鬼使者外,他更是正氣凜然與受民眾擁戴的神癨。《鍾馗全傳》中,玉帝安排殿前司薄總管幻化美女,色誘鍾馗;鍾馗便表現了"金石不逾之操"。在《平鬼傳》中,閻君向玉帝舉薦鍾馗:"他為人正直"。(第十六回)《慶豐年五鬼鬧鍾馗》裡,中陽真君稱讚他:"正直賢能"從以上小說、戲曲的描述可見鍾馗正氣凜然,以正勝邪的特質。此外,鍾馗亦因驅邪及造福老百姓,因而廣受百姓擁戴。《鍾馗全傳》內,鍾馗斬石馬,替地方上除一大患,獲民眾建祠廟供奉。(卷二)《斬鬼傳》中,百姓感激鍾馗除害安民,降伏騙人錢財的摳掐鬼後,便替驅邪大神建祠堂,令鍾馗得享香火。《平鬼傳》裡,鍾馗除去欺詐金錢的討債鬼與混賬鬼,因而受到民族英雄式的迎迓。(第八回)
鍾馗不但是傳統的?鬼神癨,在儺儀中擔任驅鬼逐疫的角色;他更成為戲曲、小說的主角,為民驅魔降妖,造福百姓。鍾馗的由來,就可能與"終葵"、方相、神荼、鬱壘有關連。鍾馗捉鬼、啗鬼的神話,至《天中記》引《唐逸史》所載鍾馗故事,便大致定型。有關鍾馗的作品,無論是雜劇,還是小說,都保留了鍾馗貌寢、正氣凜然和受民眾愛戴等特徵。而鍾馗神話,更因為戲曲、小說的描述,得以流傳。跳鍾馗的民俗習尚,維持至今,仍然不衰,例如臺灣就仍有跳鍾馗風俗,以?鬼癨來驅鬼逐疫,由此可見鍾馗神話的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