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兵器中的火器大觀(上)(組圖)

火藥,是「四大發明」之一,儘管最早是研究長生不死藥的方士們倒了灶才發現這玩意兒,但這種危險品的發展很快就偏離了煉丹士們的初衷,成為改變世界軍事史的重要武器。

有一種論點是中國發明瞭火藥,但只是用它做煙花,以致火藥的發明者最終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其實,這種觀點未免片面,明末以後中國的科技由於社會的侷限停滯不前,沒有發生類似產業革命的工業化發展,導致在此後落後於西方,但這並不表示中國在科技方面缺乏創造力,至少在火藥的使用方面,中國發明的各種火藥武器堪稱獨樹一幟,並曾經大量裝備。明軍在遼東的戰敗,還有人歸罪於朝鮮戰爭中把儲存的火藥和彈藥都用光了。這些武器,在中國軍事史上,被統稱為–火器


使用三眼銃的明軍士兵。

如果瀏覽這些神奇的裝備,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軍事史上曾經創造過燦爛的火器文明。中國古代的對火器的研究相當出色,除了導彈造不出來以外,無論是毒氣彈還是左輪槍都能發明出來,要說缺點呢,主要是制式不統一,沒有實現工業化的生產和發展罷了。可惜,這些火器由於歷史久遠,當時的軍事部門又過於注重其神秘性,除了突火槍等少數幾種以外,很少有人能一睹其真面目,以至默默無聞,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那麼,就讓我們依次來瀏覽一下這些神秘的兵器吧。

猛火油,即石油,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曾經記述過中國西北地區開發使用石油的先例。北週年間(578-579)中國即開始利用石油的燃燒性能作為武器使用,宋代,更產生了火藥和石油相結合的噴射燃燒兵器–猛火油櫃(↓)

猛火油櫃,由下方裝有石油的油櫃與上方類似大型注射器的噴管組成,使用時向後拉動噴管尾部的拉拴,使石油被吸入噴管,在噴管口放置少量火藥點燃,向前推動噴管的拉拴,使管中石油向前噴出,並在出口處被點燃。宋軍用它防守城池,來焚燒敵軍的攻城器械。但這種武器也有缺點,容易出事故不說,石油的貯存,笨重的箱體難以機動都是問題。

金庸先生寫《鹿鼎記》,其中有韋爵爺用「白龍水炮」攻擊雅克薩城,倒是和猛火油櫃異曲同工。

多管火箭炮:一窩蜂

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發射器中帶有多發火箭彈。這種武器曾經在軍事博物館有展出。

明代《武備志》對一窩蜂有較詳細地介紹,當時的規格有多種,從3連發的神機箭,到100連發的百虎齊奔,都屬於這個範疇。射程300米,連發火箭彌補了普通火箭彈道不穩定的弱點。大規模使用一窩蜂的明軍防禦陣地。

這應該是最早期的地雷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起源於燕王掃北之戰,當時建文帝的部隊在白溝使用地雷(當然不是炸假冒偽劣商品的倉庫嘍),給後來的永樂皇帝軍隊帶來重大傷害。使用的原理是將導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是點燃導火索,引爆地雷。


地雷構造

水底龍王炮

這個水中的高科技武器看來也是中國的發明,名水底龍王炮,用火藥包外邊包覆牛郛防水,以羊腸通引火線,用羽毛做成浮標保證引火線的不進水。宋應星《天工開物》有所介紹,但說明在朝鮮戰爭中,本來應該有很好使用效果的,因為設計過於精巧,使用效率並不高。

單兵手榴彈:震天雷

古代的手榴彈,名為震天雷,內有稱為「火老鼠」的鉤型鐵片若干,用於加強殺傷力,這和美軍手榴彈內放鋼珠一個原理,這種不符合「武道」的殘忍傢伙,大概當時也被當作恐怖主義分子的武器吧。

毒氣彈:霹靂炮毒火球

 

殺傷燃燒彈:萬人敵

大型爆炸燃燒武器,重40公斤,外皮為泥制,重量40公斤,產生於明末,用於守城,為了安全搬運一般帶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燒夷彈。

李自成攻開封的時候,曾經通過地道突入曹門心字樓下方,守軍即採用投擲萬人敵的辦法消滅了突入的部隊。

淪為禮炮的三眼銃

三眼銃,是明軍重要的單兵火藥武器,原因是它可以連續釋放,構成密集火力,有利於壓制行動迅速的騎兵。可能對歷史熟悉的朋友能夠想到,崇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出宮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銃。但是三眼銃的缺點也很致命,由於構造的問題,瞄準很不容易,近代還有用三眼銃充當狩獵武器的,但山東獵人的評價是「三眼銃打兔子,沒Diao准」,更多的時候,三眼銃成了稀釋和出殯時後的禮炮。

多級火箭 : 火龍出水

明代《武備志》記載的多級火箭(就是楊利偉上天的長城火箭的祖宗),用紙糊筒外綁第一級火箭,龍口內有第二級火箭,射出後加大射程擊中敵方船艦,用於水上攻擊,射程可以達到1.5公里。但是因為製造複雜,這個距離上瞄準困難,基本沒有實用。
我想用起來也很麻煩,就刻那個龍頭,要費多少功夫麼。

古式後膛榴彈炮:佛朗機

明代正德年間利用歐洲技術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使用帶炮彈殼的開花炮彈!

1537年裝備達到3800門,帶有準星和照門。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發射的時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93厘米,子炮(炮彈)從後方裝入,發射間隔短,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500發子彈,可以封鎖60米寬的正面,威力驚人。

因為後膛裝彈對鑄造技術要求較高,清代漸漸淘汰,讓位於比較簡單的前裝武器。

明朝的架火戰車(模型)

單發步槍:火銃

明代制式的早期輕型火器,鑄造精良,設計精巧,和蒙元的火銃比較,所需火藥大大減少。明代作為標準武器,曾生產達九萬餘,1449年的北京保衛戰廣泛使用。長43。5厘米,口井3厘米,2人一組發射,一人負責支架和瞄準,一人負責點火射擊,射程180米。

相當於今天的步槍吧,最早的制式。這個東西,戚繼光時代被鳥槍取代。

遠程重炮:紅夷大炮

號稱將軍炮,明末引進西方技術製造,帶有炮耳和瞄準具,可以調節射程,炮身壽命長,大型者重1.6噸,射程可以達到1.9公里!應該是這一類武器的極限了。


鑄造時通過增加箍來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將軍炮

1626年袁崇煥使用這種火炮打敗後金,取得了寧遠之戰的勝利,努爾哈赤也被擊傷,後返回因傷勢加重逝世。滿清一直得不到這種武器,直到崇禎殺了袁崇煥,邊軍軍心渙散,才有人帶炮投敵。
半自動步槍:十眼銃

明代試驗性連發武器,10節銅質炮身,口徑10厘米,每節一發,可以十次發射,因為射程短,不安全,被後來的拐子銃代替。

本文留言

作者薩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