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品藍皮書:七成憂生產加工隱患最大
【看中國記者章若琳綜合報導】30日,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中心編寫的 「食品藥品藍皮書」正式發布。書中涵蓋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產業發展和監管狀況,顯示出大陸主要城市公眾最不放心的食品依次為肉類、乳製品、水產、果蔬、糧食及其製品。超過七成的公眾認為生產加工是大陸食品產業鏈中安全隱患最大的環節。專家認為,監管模式存在諸多弊端。
最不放心肉制及乳製品
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中心編寫的《食品藥品安全與監管政策研究報告2012卷》即「食品藥品藍皮書」正式發布。據《東方早報》報導,「中國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眾認知度調查」主要以北京、上海、成都、廣州、蘭州、瀋陽、武漢、鄭州這八個城市為調查區域,共回收問卷4000份。調查顯示:45.60%的受訪者認為「不太安全」,27.76%的受訪者認為「很不安全」。其中,超過七成的公眾認為生產加工是我國食品產業鏈中安全隱患最大的環節。
同時,公眾日常生活中最不放心的食品類別依次為肉及肉製品、乳及乳製品,分別為50.33%和26.17%,其它為水產及其製品、果蔬、糧食及其製品、蛋及蛋製品。
監管模式存在諸多弊端
根據調查,公眾對政府懲戒食品違法行為力度也存在質疑,食品安全投訴處理的滿意度雖總體呈向好趨勢,但滿意度不高。
報告指出,《食品安全法》頒布後,衛生行政部門的餐飲服務監管職責轉移給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雖然多數地區已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完成了職責轉移,但仍然有部分地區未能及時移交,一定程度上導致公眾對食品監管部門職責的認知模糊。
據藍皮書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比較系統和完整的食品添加劑標準體系,但是,中國食品添加劑的標準與食品添加劑監管需求之間還有一定差距。
藍皮書還提出,目前中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監管過多強調對終產品的檢驗,而輕視對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過程的監管的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一是機械和錯誤地理解標準帶來誤判。二是這種監管模式造成過多依賴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檢驗方法,從而出現沒有檢驗方法的不監督、有檢驗方法的過度監督的局面。三是這種模式對於食品生產來說是一種‘事後’監管,即使產品檢驗不合格,但是諸多產品已經生產出來了,容易造成浪費。
法制網報導,有專家認為,政府相應的監管要對每種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使用進行監管。在食品生產中超範圍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屬於違反標準,無論是否危害健康,政府部門都要處置,乃至處罰。對待人為的非法添加,比如三聚氰胺,只要添加就屬於違法,政府要嚴厲打擊,杜絕這種違法行為,做到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