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賺錢能力面臨考驗

危難時刻考驗舵手能力,這一點中國人非常清楚。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正考驗著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考驗著投資者們的信心。湯森路透統計顯示,過去30天裡,中國的上市公司中有四分之三調低了盈利數字。用高增長掩蓋管理戰略缺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隨著人工成本上漲、競爭加劇,企業盈利水平已降至十多年來最低位。美國銀行指出,中國非金融企業今年的淨利潤率可能下滑至4%,低於去年的5%。因為庫存管理薄弱,加上需求增長不斷放緩,企業的庫存週轉天數已比去年增加了5天,達到67天。

一些企業、特別是李寧的投資者們對此已有切身感受。難怪張志勇上週辭去李寧首席執行官職務的消息令他們歡欣鼓舞,李寧股價隨之大漲。張志勇對短期業績的關注,意味著在需求走弱、競爭開始變得白熱化的時候,李寧的分銷商手上積壓了大量貨物。李寧正在大量回購存貨,並大幅降價。李寧的淨收入去年下降三分之二。私募基金集團德州太平洋集團目前已介入,試圖讓人們重新建立對李寧的信心。

悲觀情緒是否過頭了?香港恆生指數和上證綜指的市盈率都約為10倍——接近2008年危機時的歷史低位。利潤率也萎靡不振,這通常意味著股市即將反彈。但與週期性低位毫不匹配的是,利潤率也在穩步下降。這大大加大了投資者判定底部的難度。只經歷過景氣時期的各家企業管理層,能否應付成本不斷上漲、競爭不斷加劇的局面,也是個未知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Lex專欄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