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北大 選擇多倫多大學
生於廣州的周志雄在高三的時候,放棄保送北京大學的機會,選擇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商學院修讀金融學專業。入讀多倫多大學後,他發現國外的學習生活與想像中有很多不同,很想創辦一個組織,可以把這些信息傳遞給有意出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在獲得學校支持後,他創辦了加華國際交流會,促進多倫多大學學生與中國學生的交流,這個組織每年在中國的不同城市都會舉辦一次交流活動。7月21日,他將到廣州圖書館參加「北美高峰論壇」,與大家分享更多的心得體會。
據周志雄介紹,多倫多大學的課程設置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安排空間。「每門課程,任課的教授都會寫三四頁的提綱,詳細列出該課程的評分標準,包括考試所佔的成績比例、課堂的參與程度、每個星期的課程安排、每份作業遞交的時間及所佔的分數等。」學生利用這些清晰的課程計畫,就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學習及參加其他活動的時間。
「另外,學校比較注重在校生與畢業生的互相幫助,每位在校生在一開始就會配好一名多大的畢業生,作為學生大學生活中的導師。自己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約師兄出來,一邊喝杯咖啡,一邊解答疑問。」正是這種一對一的學生搭配,讓每一位多大的新生慢慢熟悉了學校的一切。
學校提供的多種資助也讓周志雄頗為意外。「我們可以自己去國外大學的網站查看這些院校有沒有舉行學術討論會、學術峰會等。只要討論的話題、專業符合學生的專業需要,學生一般可以向學校申請獎學金或者資助去參加這些會議。每個學生每年有兩次申請機會,一次大概可獲資助700加元。另外,如果學生的研究課題需要到國外看看,例如去非洲,那也可以申請這個資助。」周志雄正是利用這樣的機會參加過美國、韓國的大學學術研討峰會。
學生還可以在暑假前往跟多大有合作的其他大學,進修這些學校的課程,學校會承認所修的學分。帶薪實習並不是「廉價勞動力」,學校的職業規劃辦公室會跟企業進行聯繫,組織專業對口的招聘,例如多大就跟寶潔、市政府、加拿大皇家銀行等聯繫,學生通過校園網系統去瀏覽這些信息,再進行投簡歷、面試,就有機會進入這些名企工作。當時周志雄被推薦到加拿大市政府工作,因為所學專業課程符合崗位需要,又曾在一些金融機構實習過,他最終被加拿大市政府錄用。
英語不靈光也敢隻身去遊學,40歲爸爸勇闖美國學英語
英語不好可以去遊學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不惑之年的Eric,一個9歲孩子的爸爸,剛剛結束一次挑戰自我的美國EF波士頓遊學。一個月的遊學生活讓他改變了什麼?英語不靈光的他又如何做到和外國朋友打成一片?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從波士頓機場自己打車到之前聯繫的寄宿家庭,Eric就進入了全英文的溝通環境。到「家」後,他見到了自己的室友。簡單的英語自我介紹之後,他知道這位帥哥名叫David,來自義大利,當時腦中突然靈光一現,「Oh,David,I knew you,very famous。」David還在狐疑之際,他馬上扮出米開朗基羅那個有名的《大衛》雕塑造型。David立馬笑了,一下子交上了這個幽默的中國朋友。
連筆帶劃的英語交流中,Eric知道,David正巧也是他上課的同班同學,在義大利從事市場方面的工作,也是用工作之餘來美國充電學習英語,比他早到一週時間。每個週末,像當地人一樣,他們倆結伴租車去玩,參觀了自由女神、泡美國酒吧、在大西洋海邊散步、開著車聽著音樂跑在美國的鄉村小路上……「以心換心,誠懇待人,外國人一樣能成為好朋友。」Eric感慨道。
跟房東聊天練口語
寄宿家庭是Eric認識美國的又一個渠道。在出發之前,Eric就通過EF學校聯繫到了他在美國的房東太太Nancy,一位教育工作者。第一次到訪,他還特地帶上了小禮物。在和老太太的交流中,Eric敏感地覺察到老太太非常注重隱私,幾乎不談家人,一人獨居,比較孤獨。因此,他盡量不問關於個人的事情,常常向老太太請教一些美國人的文化習慣,談談教育和鄰居。
Nancy每天吃晚餐時都要跟他和David交流很多,但語速很快,很口語化。雖然剛開始她講的英語Eric只能聽懂一小部分,一個月下來,連蒙帶比劃他已經基本能明白她的意思。
課堂上放開胸懷勇於開口
坐在EF波士頓學校的課堂上,Eric發現,十多位同學大部分來自歐洲和拉美國家,也有來自非洲和亞洲。美國老師全程講英語,也沒有隨時能幫你翻譯解決問題的中文助教,要回答問題,也有很多課堂互動。Eric剛開始上課還有一點發憷,不好意思開口。但後來發現,其實大家都是抱著學習心態來的,英語水平也差不了多少,還各有口音。有意思的是,在一次英語水平測試中,他的英語能力在班裡還是名列前茅的。
要說這次遊學最大的學習心得,他覺得就是要放開胸懷,打破國內學習的傳統模式,去感受當地文化和語言環境。「在國際學校裡,亞洲學生還是很習慣就聚在一起,這樣其實會減少自己練習英語的機會,我會盡量和歐洲或拉美同學坐在一起交流,讓自己沉浸到一門語言中,你肯定可以學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