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中國人,你買船票了嗎?
2008年好萊塢推出的科幻巨製「2012」中有兩個拯救人類的元素:一個是非洲大陸,另一個是中國西藏。這兩個地點被選中,雖然有影片中虛構的科學解釋 (非洲陰差陽錯成了倖存的唯一大陸,而西藏地勢最高),但恐怕也反映了很多西方人的下意識:非洲過去是我們的殖民地,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塊未開發的寶地,所以我們可在這裡先避難再開發;而西藏在北京的統治下,這個制度不但能把一個天大的秘密遮掩得密不透風,而且最能保護那些有錢有勢者的利益,最後一刻一定能排開洶湧人潮把他們安全地送上那艘諾亞方舟對號入座,在滅頂之災到來時逃之夭夭。大難臨頭之際誰還能講民主?諾亞方舟的船票不是選票,它只認國家權力和10億歐元;哪個政權能用鐵腕有效確保精英的利益就是人類的救星,就是「有效治理」的好政權。
從這個角度來 看,「2012」中的這個「中國元素」暗合了「北京共識」,反映了經濟危機下西方人對GPD一枝獨秀的中國的另眼相看,中國媒體自己也常常情不自禁用「出手相救」來形容北京和西方的經濟關係。
「2012「上映已有四年,四年來世事的紛紛擾擾更使得這個中國元素超出了科幻的範圍,成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政治隱喻。
首先,湊巧的是,就從影片上映的2008年開始,外國記者和旅行者進入西藏需要特殊許可,和中國其他地方不同,事實上造成了西藏與外界的信息隔絕。和電影中不一樣的是,這種隔絕不是為了掩蓋一個眾所不知的秘密,而是為了淡化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人們都知道,西藏並不是一個電影中虛構的為全球大佬秘密打造諾亞方舟的安全之地。恰恰相反,它本身是一艘老船船舷下的一條深長的裂縫,而船主認為這條裂縫只有在封閉環境下才能修補。西藏不能拯救世界,它自己需要被拯救。
其次,和電影中全世界人都搶著要上在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的虛構故事相反,在現實中,中國達官貴人的「棄船」現象越演越烈。除了早已不新鮮的「裸官」集團繼續把家小和N奶們送往海外,商人和私營企業的高管精英也越來越多地移民海外,或是讓財產和家庭成員先「下船」,自己做「裸商」。甚至很多中產階級的成員也咬牙放血,以投資移民的方式換取海外居留權,目的國也不限於少數發達國家,使得社會精英為何「用腳投票」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此外,作為未來的精英,越來越多的高中甚至初中畢業生選擇了出國讀本科和高中的道路,雖然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在人生的關鍵階段(無論從親子關係還是完成本民族文化教育的角度來看)離鄉背井遠走他鄉,無論如何都說明瞭本國的文化和社會環境在他們心目中的那個微妙的地位。
最後,對中國幾千萬打工者來說,電影中那張虛構的諾亞方舟的船票在現實中變成了一個諷喻:他們當中有太多的人想要得到一張春節回家的火車票,但卻似乎不比弄到電影中那張天價的救命的船票更容易。春運當然早就是個問題,中國的鐵道部今年為此開通了網上購票,但對很多人來說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倒帶來了新的麻煩。回家似乎和逃生一樣艱難,這就是現實和虛構奇妙的對比。
不過,憂患與狂歡在今日中國社會並行不悖甚至相輔相成。自1989年以來中國社會日益流行的黑色幽默加上「娛樂至死」的口號,使得末日情結反而為大眾狂歡增光添彩。「2012」上映以來,它在中國的影響至今未衰。那張救命船票已經成為惡搞的題材,形形色色的「方舟船票」驚現網路,在淘寶網上熱銷,買賣雙方 都知道這是玩笑,但炒作和操作又都是那麼一本正經。鑒於假貨氾濫的現實,有的賣家嚴正聲明他們出售的「方舟船票」是「經過聯合國認證,也是聯合國唯一指定大中國區網路銷售點,其他均為假冒」。據說「買船票了嗎?」也已經變成流行語。
過去說中國人缺乏幽默感,但1989年以來中國的言論環境恐怕已經把中國人變成世界上最有幽默感和喜劇細胞的民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