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為特權而戰

人們希望將於11月中旬接過政權的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能進行諸項改革,其中最緊迫且最可能導致分歧的一項就是平等對待非本地城市戶口居民與當地城市戶口居民。最近,有人討論是否允許非京籍居民(包括來自農村和其他城市的人)子女在京參加高考,雖然只是嘴上說說此事,但這卻引起了激烈爭論,並且對立雙方還在公共場合展開了激烈辯論。

問題的核心是中國的戶籍制度(又稱戶口)。當地政府以此決定哪些居民享有特權。北京流動人口龐大,並且是很多中國最優秀的國立學校(含大學)所在地。北京市政府並不想讓非京籍居民更容易得分到城市的一杯羹。甚至專門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設立的私立學校也照例被市政府取締了。實際上,這是變相歧視。

即便孩子出生在北京,也至少需要孩子父母之一方持有北京市戶口才有資格給孩子落下北京市戶口。如果雙方都沒有這本眾人垂涎的證件那就不好說了。對「外地人」(人們對非京籍居民的稱呼)來說,爬上北京市的教育階梯已經夠困難了。對那些想上大學的人來說,幾乎不可能留在北京繼續讀高中。因為考生必須回戶口所在地參加高考(大學入學考試)。更別提連他們自己難得回去過、甚至連個近親都沒有的窮鄉僻壤。雪上加霜的是各地高考大綱各不相同。所以這些孩子必須離家到他們最終參加高考的地方念高中。北京的大學給京籍考生過多的招生名額,這使得非京籍考生幾乎沒有希望被錄取。

政府官員已經放出了改革的信號。國務院已經在八月份要求地方政府在今年年底制定出「詳實的計畫」以允許考生在實際居住地參加高考。考生家長們對此持懷疑態度。不妙的是,該指令要求地方政府想辦法制止高考「移民」:搬入一座城市以便獲得更好的機會進入那裡的大學。該指令暗示城市仍然可以為參加高考的外來考生設置高門檻,比如要求考生提供父母的工作證明、納稅證明以及繳納當地社保基金的證明。很多外地人沒有此類證明。「不應該以考生家長能提供什麼證明為依據」,一位母親生氣得說道。跟她一起的還有幾十個懷著相同想法的父母,他們一同來到北京市教委為降低外地考生門檻而請願。

10月18日,在北京市教委辦公室門外,這些來請願的人遇上了一群同樣生氣的持有北京戶口的人,且人數差不多。同樣。在這場長達4個小時的僵持中,後者大罵前者。一位非京籍人士說道,「他們始終把所有發生在北京的問題都怪罪到外來人員的頭上」,其中包括交通堵塞和犯罪。最近幾個月,這些積極份子指出他們已經在北京收集了大量支持外地人繼續請願的人們的簽名,但幾乎沒有愛的回應。北京警方已經警告他們停止請願。其中一名就被抓了起來並受到粗暴對待。但請願的人依然不服。「現在是考驗他們歷史責任感的時候了」,一位參加請願的父親在談到中國未來領導人的時候如是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