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伴終生:老中醫談糖尿病(上)

一個昔日的病人,來到我的診室,神情沮喪地說:最近檢查出了糖尿病,並且不解地問:「人家都說糖尿病會出現三多一少:吃的多,喝得多,小便多,體重減少,可是我並沒有啊,看看我這啤酒肚。」他拍著這便便大腹,一臉困惑。

在《黃帝內經》時代,就提到了「消渴」,唐代又提出「消渴病」。有很多人,以為糖尿病就是消渴病。現在有一個學派認為:消渴不僅包括糖尿病,還包括了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尿崩症。這些病的症狀都是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減少。而現代的糖尿病比較典型或者是嚴重的時候,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同時出現了兩個80%:80%的患者肥胖,80%的患者沒有出現「三多一少」。診斷的標準,就是根據:①HbA1c(糖化血紅蛋白)≥6.5%。②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 mmol/L(126 mg/d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小時血糖≥11.1 mmol/L(200 mg/dl)。④隨機血漿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以上的4條只需要滿足1條即可診斷,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高血糖,應進行重複測試以確診。

現代的中醫糖尿病理論,把糖尿病分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兩種。「胖型」和「瘦型」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都是不同的。大家常說的「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以及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現出來的。從中醫來講,糖尿病是中焦出了問題,即肝脾熱氣上揚,灼熱肺部,這時患者就會感覺口乾舌燥,大量飲水,仍不解渴,這是多飲;如不進行調理,熱火就會向下傷及胃部,進而引起胃燥熱,這樣就引起患者善飢,多吃東西,此為多食;同時,胃燥熱引起食物消化過快,進入小腸,再由脾臟運化,輸送到腎臟,長期以來,就會造成腎陰耗損,使腎的固攝能力下降,患者就會多尿。腎功能下降,攝入的營養都隨著尿液排走了,吃的再多,喝的再多,腎臟不工作了,各個器官,包括肌肉得不到所需要的營養,患者就會消瘦,體重減少。

從上面我們知道,糖尿病同自身的脾胃腎的功能失調有關。其實,除去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由於其遺傳基因所致,很大一部分的糖尿病同生活習慣有關係。以前,我們的父母輩很少得糖尿病,是因為他們多吃五穀雜糧,青菜蔬果,攝入的熱量低,糖份也低。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五穀雜糧不吃了,而大量的進食肉類,奶糖製品,暴飲暴食,缺乏運動,導致各項功能紊亂。當然,並不是營養的東西不能吃,關鍵是吃的「量」。大家知道,人參鹿茸燕窩是高級營養補品,吃多了人也受不了;而有些毒藥,入藥也能治病。天賜萬物,必有其用,我們要智慧的選擇「量」。而這種智慧,在我們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當中至關重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