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春秋南週末為何向他們開刀?

中國一份敢於說真話的報紙、以關注社會底層為特色的《南方週末》新年獻詞被省委宣傳部長庹震肆意塗改得一塌糊塗;中國敢於搜尋當代歷史記憶、與毛左對陣的刊物《炎黃春秋》突遭註銷。2013年新年伊始,中國向世人發出了什麼樣的信號?至少,從那些苦苦期待習李新政、剛剛從反腐陣風中看到一絲希望的中國網民發表的隻言片語中,流露的是驚懼、惶惑和憤怒。

南方週末新年獻詞本來題為「中國夢,憲政夢」,強調「中國人本應就是自由人。中國夢本應就是憲政夢」。這家以敢言著稱,在專制環境下屢屢推出真知灼見的報紙在其新年獻詞裡所要論述的無非是中國的拯救在於實施憲政,而實施憲政恰恰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通篇文字激揚,情懷激盪,但以中國本身的大環境來衡量,並沒有做得一絲一毫地過份。然而,就是這樣一篇文字,最終被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在不做任何通知的情況下改換了版面,修改了文字。修改後的文字不光缺乏才氣,而且出了常識性錯誤,只不過以套話大話盡了喉舌之功,出了拍馬之力。最終以南方週末名義發出,這不光激起南方週末諸人的憤慨,也成了一起引起網民公憤的大醜聞。

南方週末被換稿,繼而炎黃春秋網站突然被關閉,真是禍不單行。炎黃春秋主編楊繼繩,正是那位向世人以極其翔實材料公布六零年代中共治下餓死近四千萬人慘絕人寰大悲劇的記者。炎黃春秋不顧重重羈絆,公布了不少中共試圖掩蓋的史實,在專制鐵板一塊的環境下別開生面。元月一日,炎黃春秋月刊發表題為「憲法是政改的共識」,呼籲落實「黨在法下」就能避免憲法被虛置所造成的種種社會弊端。據說就是這篇文章觸動了殺機。

兩家媒體不約而同呼籲憲政,呼籲尊重憲法。因為憲法是中國社會的諷刺。中國的憲法從原則上而言保障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和新聞自由,但是它早就被當局踩在腳下。僅就媒體而言,中共視其為「黨的喉舌」,豈能自主發聲。

然而,不甘做「喉舌」者大有人在,南方週末與炎黃春秋就成了盡力秉持獨立風格的標誌性刊物。厄運也就首先落在他們的頭上,槍打出頭鳥。然而,在人們仍然對習李政權抱有期待的時候,這一槍打得是不是時候?從微博、推特上傳出的信息來看,用驚懼、失望和憤怒來形容網友的心情並不過分。

知名法律學者賀衛方表示:「北春秋,南周末,希望不存,春夢已破」,學者章立凡說:「南南周,北炎黃,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另外一位學者韓志國表示:「憲政夢,夢難圓,憲政之難難於上青天」。他說:「如果連憲法的權威都不能維護,憲政的道路都不能提倡,那就別指望中國會步入法治社會」。韓志國問道:「南方週末被致詞,炎黃春秋網站被封,這是什麼信號」?他進一步指出:「新聞的變化既可能是社會變革的先聲,也可能是社會逆轉的先導」。

展江寫道:「可是如果在今天還由一位宣傳部長為一份風靡海外的著名報紙不署名撰寫新年度開篇之作,那一定會在海內外掀起波瀾。這分明是告訴國際社會,《中國人權狀況白皮書》所言‘在中國,沒有新聞檢查制度’的記錄被打破了,因此也就大大失信於世人。僅此一條,最近幾年國家化費巨資所著力發展的對外傳播事業。我估計,如果國家近年投入外宣100億元,此舉至少讓50億元打了水漂」。

的確,打著新聞旗號的中共「大外宣」這兩年耗費了巨資,但效果不彰,除了一幫搞大外宣的靠其吃飯,向主子邀功外,外面聽看這類新聞的真不多。就是因為發出的聲音都是「官聲」,報導的背後都掩藏著宣傳的目的。胡錦濤時期意識到中國軟實力薄弱,但對於敢言,有風格的就追殺,或打入冷庫,或者封閉了之,即便有一點軟實力也被抹殺殆盡。

然而,也有出來設法為官方辯護的,立馬當先的自然要數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該報稱「有必要冷靜思考『南方週末』事件」。該報先說媒體人對普世價值的推崇,是促成中國進步的推力之一。但接下來筆鋒一轉:「中國的政治體制與西方不同,媒體無法脫離國家政治現實而單獨、浪漫地存在。媒體是中國改革最活躍的因素之一,但它的擺動幅度不可能是無限的」。該報稱中國媒體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其他的路都是幻想,根本走不通」。

此言一出,很快遭到網民的叱伐。一個叫Dodowolfe的說:媒體「沒有中國、西方的區別,只有真話、假話的區別」。網友雙魚奇緣質疑:「做(這樣的)記者,要準備人格分裂吧」?

兩起事件在新年伊始接連發生,從網民的憤怒和失望中,自然透露出對習李政權究竟有無改革意願的懷疑。當局大刀劈向改革指標性刊物,各界嘩然之後自然是深深的嘆息,因為它無情地掃蕩著剛剛形成的一種樂觀期許的氣氛。
此間不少觀察家指出,兩份標誌性刊物出問題,與剛剛擔任中共頭號領導人的習近平所要顯示的「新形象」背道而馳。這件事被外界視為是衡量習近平有關改革開放的表態是否有誠意的第一個測驗。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