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外交大臣的氣節 寧死不行賄
魯卿叔孫豹父子寧死不行賄 孔子讚揚
春秋時期,大國爭霸,小國夾在大國之間,不但受到敵對國的打擊,也要受到盟主的壓制,卿相稍有不慎就有喪身亡國的危險。魯國時為列國,屬十二諸侯之一,算是個三流國家,長期追隨晉國,與齊、楚等國為敵。叔孫豹是魯桓公之後,其家族世代為卿,負責魯國的外交工作。春秋後期,賄賂橫行,大國之卿公開向小國索賄。叔孫豹和他的兒子叔孫婼與盟主晉國交往,他們為了魯國的利益,寧肯自己被殺戮,也不行賄,在物慾橫流的春秋亂世,不但表現了自己作為國家脊樑的硬漢精神,也堅決的捍衛了魯國的根本利益。
公元前546(魯襄公二十七)年,楚、晉等國參加宋國組織召開的弭兵大會,各國達成和平協議,表示互不侵犯,楚為南方盟主,晉為北方盟主,魯屬北方。5年之後,諸侯卿相在鄭國的虢地參加結盟國大會,在會議上,莒國向其盟主楚國報告魯國侵犯莒國,奪去鄆地之事。楚國就對魯國的盟主晉國說:「尋盟未退,而魯伐莒,瀆齊盟,請戮其使。」楚國令尹公子圍說魯國伐莒是褻瀆盟約,要求殺戮魯國的與會使臣叔孫豹。晉國正卿趙文子的副手樂王鮒「欲求貨於叔孫而為之請」,向叔孫豹索賄,說通過賄賂楚國當事者以免叔孫豹受戮。但叔孫豹不給,他的心腹梁其脛勸他說:「錢財就是為人所用的,您為何捨不得呢?」叔孫豹說:「諸侯之會,衛社稷也。我以貨免,魯必受師。是禍之也,何衛之為?」他認為,如果自己通過行賄免於被殺戮,魯國就會被侵伐,自己就喪失了捍衛國家主權的職責。他對勸他逃走的晉國上卿趙文子說:「豹也受命於君,以從諸侯之盟,為社稷也。若魯有罪,而受盟者逃,魯必不免,是吾出而危之也。若為諸侯戮者,魯誅盡矣,必不加師,請為戮也。」叔孫豹認為自己如果怕死逃跑,魯國就一定會受到諸侯的討伐,自己作為外交使臣不但不能捍衛社稷反而害了國家;如果自己因魯國有罪被殺,諸侯就不能再以此作為理由來討伐魯國,魯國就可免於戰爭災難,自己寧願被殺戮。叔孫豹拒絕了晉人幫他行賄和放他逃跑的建議,自己靜等被懲罰。
趙文子對勸他殺害叔孫豹的樂王鮒說:「臨患不忘國,忠也。思難不越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謀主三者,義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他又說:「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惡人在位,不去亦不祥。」決心救助魯卿叔孫豹。
趙文子對楚國令尹公子圍說:「魯國雖然有罪,他的外交使臣不避危難,敬畏諸侯威權,已經在敬候聽命了。您如果免於對其治罪,以此勸勉您的左右忠於國家可也。如果您的臣下處不憚勞苦,努力工作;出不避患難,像魯國的叔孫豹那樣,那麼楚國何患之有?您主持會盟,赦有罪,賞賢者,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而歸之。能站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看問題,視遠如近,疆場小事就好處理。莒、魯爭鄆,為日久矣,只要於社稷無大害,可以擱置不管。去煩宥善,各國都向前看,向大的方面、好的方面看,對安定天下有什麼不好呢?子其圖之!」在北方盟主晉上卿趙文子的有力勸說下,楚國放棄了殺戮叔孫豹的要求,事情得以平息。
叔孫豹死後,他的兒子叔孫婼為卿,繼續負責魯國的外交事務。公元前519(路昭公二十三年)年,邾國的軍隊經過魯國的武城,被魯軍截擊,俘虜了徐鉏等三位大夫。「邾人訴於晉,晉人將來討」邾國向盟主晉國告發魯國,晉人就要派兵討伐魯國。因此魯國派外交大臣叔孫婼到晉國。「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晉國人讓叔孫婼和邾國的大夫坐在一起,由晉國人審問兩國間的戰爭問題。叔孫婼說,按照周制,「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邾國又屬東夷,我不能和他同坐,讓我的副手和邾大夫同坐吧。
這時晉國的執政卿是韓宣子,他讓邾人相聚在一起,要把叔孫婼交給邾人去處理。本來晉國逮捕魯國使者就無禮,再把叔孫婼交給邾人,則完全失去了一個大國作為公正人和調停人的資格。叔孫婼聽到晉國這樣的安排後,不帶一人,不帶兵器,要獨自一人去見晉國人和邾人。晉國大夫士彌牟對韓宣子說:「子弗良圖,而以叔孫與其仇,叔孫必死之。魯亡叔孫,必亡邾。邾君亡國,將焉歸?子雖悔之,何及?所謂盟主,討違命也。若皆相執,焉用盟主?」這時邾君在晉國,因此士彌牟這麼說,韓宣子就沒敢把叔孫婼交給邾人。晉人把叔孫婼和他的副手子服回分開審問,因他們不服而被逮捕。
晉國人用車拉著叔孫婼等四個人,像一般官吏那樣經過邾國的使館以羞辱他,後來把他軟禁在了箕地(今山西和順縣),把子服回扣在了另一座城邑。「範獻子求貨與叔孫,使請冠焉。取其冠法,而與之兩冠,曰盡矣。」範獻子是晉國六卿之一,他以求冠為詞向叔孫婼公開索賄,叔孫裝聽不懂,給了他兩冠,說都給你了。
為了搭救叔孫婼,他的家臣申豐帶著許多寶物來到晉國,想通過行賄救回叔孫婼。叔孫派人告訴申豐:「見我,吾告汝所行貨。」申豐見到主人後,叔孫婼就再也沒放他出來,堅決地拒絕了行賄盟主晉國。晉國負責看守叔孫婼的官吏看中了他帶去的狗,就「請其吠犬,」叔孫婼不給。將要回國時,叔孫把自己的吠犬殺了,把肉送給了看守他的晉國人吃,表示他並不是捨不得自己的愛犬,而是對索賄的卑視。這年冬天,魯昭公曾親赴晉國謝罪以便救回叔孫婼,走到黃河邊,因為有病而返回。
叔孫婼這種在困境中不低頭,寧死不行賄的氣概震懾了晉國的那些腐敗分子,長了魯國人的志氣。到了第二年春天,晉國人只好放回軟禁了一年多的魯卿叔孫婼。
行賄受賄是事情的兩面,但都是以獲取國家和公眾利益為目的。一般情況下行賄者是這種見不得人的交易的主動者,他想以極小的代價換取巨大的個人利益,受賄者則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利出賣國家和公眾利益。但也有不少腐敗官員主動出賣國家或公眾利益,自行索賄,這些人極其卑鄙無恥,古今並有。叔孫豹父子在個人生死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寧可犧牲個人,堅決不行賄,不出賣國家利益,不買索賄者的賬。他們最終戰勝了那些見不得人的索賄者,保全了魯國的利益和個人的人格。
叔孫豹父子寧死不行賄的行為,受到了孔子和後人的肯定和讚揚,至今仍值得大力弘揚。